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的加深,引起了土地覆被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问题。近年来,土地利用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与土地景观格局研究相结合,深入开展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研究,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完善,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演变成为目前比较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选择重庆市合川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城市梯度带划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分析合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整体特征和梯度变化特征,同时进一步探索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布和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变化分析。(1)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水平上,景观斑块数目增多、斑块密度增大、景观整体的边界形状趋于复杂化,破碎程度增加,同时景观多样性水平和异质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景观斑块面积的离散程度减小,优势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面积比例下降。对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弱,斑块大小趋于均匀。(2)景观类型水平上,耕地景观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却有所增加,斑块变的破碎。而林地景观、园地景观、其他土地景观的面积、斑块数目以及斑块密度有所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却有所下降。住宅用地景观的斑块面积、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密度均有所增加,所有景观形状都变得更为复杂,变化幅度最大的为林地景观。(3)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相互之间的转移也很大。其中耕地景观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较1993年有所减少,耕地景观主要转变为林地景观、住宅用地景观和园地景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主要变为了耕地景观、林地景观和其他土地景观。其余景观则有所增加,其中住宅用地景观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景观河园地景观,园地景观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景观和林地景观,林地景观增加来源于耕地、园地、其他土地。
2、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分析。(1)景观水平上,从中心区向外各梯度带的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数呈上升趋势。1993年。各梯度带平均斑块面积和形状差异不大,离城市中心越远,耕地景观越占优势。2006年各梯度带景观斑块数目明显增多,斑块密度增大,形状景观结构更为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变化最大的为第1-5梯度带,其城市化程度非常高,斑块密度增大,住宅用地景观占绝对的优势,形状较为简单,平均斑块面积从城市中心沿梯度带大幅度下降。(2)景观类型水平上,耕地景观面积有所减少,斑块面积和斑块数从城市中心向外沿梯度带增加,斑块形状更为复杂,破碎度增加;住宅用地景观的扩展主要发生在第1-5梯度带,斑块形状更为规整且结构紧凑,第6-20带中大面积斑块增多,分布更为集中,但形状更复杂;林地景观的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第7-20梯度带,原建成区6-20km斑块更破碎,形状更复杂;园地景观集中分布在第2-8km2-8梯度带,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和其他土地景观有所减少,特别是第1-7梯度带的其他土地景观开发程度很大,形状更规则。(3)根据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分布的特点,将合川区的土地利用景观分为城市景观区(第1-5梯度带)、城乡过渡景观区(第6-9梯度带)和乡镇景观区(第10-20梯度带)这三大景观区。
3、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呈梯度变化受到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共同驱动。自然驱动因子主要是高程和坡度。其中坡度因子对耕地景观和其他土地景观的影响较为明显,林地景观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则受到高程因子和坡度因子的共同作用。而园地景观和住宅用地景观作为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高程和坡度因子会对其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却更为明显。社会经济因素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起至关重要,主要包括重庆直辖,合川撤市建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合川北部中心城市地位的确定、合川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合川市柑桔产业发展的“158”战略的确定、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实施。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对土地利用景观梯度的分布与变化产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