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病程为3~6个月。针药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4岁,平均69.03±6.74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5岁,平均67.27±6.30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药组给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取穴为:百会、神庭、本神、印堂、神门(双)、内关(双)、侠溪、行间;中药给予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黛力新,每次一片,每日2次(早晨和中午),4周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症候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及疗效评定,并且在治疗第4周、第8周时分别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进行药物副反应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中医症候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针药组和对照组对于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改善中医症候均有较好的疗效。2.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中医症候量表进行组间评分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抑郁症状、中医症候起效快,且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时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状及中医症候方面起效快,且疗效优于对照组。4.副反应方面,治疗组治疗后SERS量表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后SERS量表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对比显示治疗组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1.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临床疗效显著。2.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疗效优于黛力新组,且起效快。3.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与黛力新组比副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