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人类面临高工作要求、多重工作任务,以及持续学习能力,以适应相应的工作标准与效率需求。随之而然,这些工作任务的改变与工作形式的变革,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日趋严峻,应引起研究者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工作适配应是职业环境的基本状态,适配失衡是不良职业环境的必然结果,是当前工作环境中紧张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伴随经济发展与劳动者工作模式的变化,职业紧张所诱发的疾病类型也在发生转变,如体力劳动被现代技术逐渐取代,躯体劳累所致的紧张情绪减少,工作任务、时间压力下精神压迫式职业紧张增多。系统研究工作适配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职业卫生工作领域亟待探讨的研究问题。本研究充分吸收、挖掘和借鉴个人-环境适配理论,以工作适配与职业紧张关系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劳动者与工作适配的基本逻辑线索,研发相应测量工具,分析工作适配、职业紧张及其相关疾患间关系;建立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理论框架;构建工作适配-职业紧张-紧张疾患风险预测模型与风险评估工具;拟建立以工作适配概念为主线相对系统的理论、方法及模型框架,旨在推进职业紧张理论发展,并为提高职业紧张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性提供新思路、新线索。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引入文献计量学,回顾与分析个人-环境适配相关理论文献,包括年度发文量、文献类型、研究主题分布以及国家分布;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归纳推演法建立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理论模型;以职业紧张知识架构与个人-环境适配理论逻辑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实证模型。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理论模型验证方法:(1)构建劳动者工作适配量表。参考Cable和De Rue(2002)提出的适配评价思路,基于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理论模型,制定了符合当代工作模式与工作要求,符合中国文化与阅读习惯的的劳动者工作适配评价工具。该量表三维度九条目,维度包含属性适配、需求-供应适配、能力-要求适配,采用l~5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值域为9~45分。量表的验证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信度两种方法评价量表。(2)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理论模型验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科室为层级,对1463名护理人员的工作适配、职业紧张、心身症状、社会效应结局、躯体疾患、紧张行为、睡眠障碍、应对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职业紧张、焦虑、抑郁的测量采用抑郁-焦虑-紧张量表(DASS-21);疲劳水平测量采用疲劳量表(FS-14);社会效应结局的测量使用Edward提出的工作满意度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离职意愿问卷;幸福感采用可视化测量;各系统疾病自评,参考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hinese Psychosomatic Health Scale,CPSHS),按照系统疾病分类调查;紧张行为测量,参考紧张管理指南(Stress Management Guideline)提出的紧张行为内容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睡眠障碍测量,采用阿金斯睡眠量表(AIS);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工作适配-职业紧张-健康效应间关系以及中介效应;采用相关分析各变量间关联强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与直接效应分析探索工作适配对职业紧张及紧张疾患的效应强度,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与危险度评分工具;职业紧张危险度评分工具的开发基于Wilson等人对心血管RPS建立的估分方法构建。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剔除填写不合格或填写问卷内容少于80%的问卷,有效问卷1463份,问卷有效率为91.4%。1.劳动者工作适配量表验证结果。工作适配测量模型的因素权重在0.70~0.96之间,说明模型适配良好;所用指标对测量维度具有良好解释性;估计参数误差项均为正值,表示模型无界定性错误。以工作适配测量CFA模型为基础,计算三个维度所对应测量指标的组合信度和平均变异提取量,按照习惯性判断标准,组合信度应当在0.6以上,平均变异提取量应当在0.5以上,说明模型内在质量良好。2.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模型验证结果:(1)心理介导效应模型。工作适配对幸福感效应模型,模型的总R-squire为0.377,表示模型能够解释幸福感变异的38%;工作适配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模型,模型的总R-squire为0.528,显示出更高的模型解释度;工作适配对离职意愿的效应模型,模型的总R-squire为0.396;工作适配对疲劳的效应模型,模型的总R-squire为0.349;四个模型的所有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心理反应的中介作用,对四种结局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疲劳的中介作用最强,其占比高达63%;中介作用强度第二位是幸福感,占比为31%;中介作用最弱是离职意愿。(2)调查对象职业紧张现状。1463名调查对象中,45.45%无职业紧张,54.45%有职业紧张;其中,轻度职业紧张者占比15.11%,中度职业紧张者占比14.15%,重度职业紧张占比13.19%,极重度职业紧张占比12.10%;职业紧张平均得分7.24分(SD=4.54),整体处于轻度职业紧张水平。(3)调查对象工作适配水平现状。工作适配的平均得分为34.4(SD=6.1),量表分数值域在9~45分之间;属性适配的平均得分为11.3(SD=2.5),需求-供应适配的平均得分为10.1(SD=2.7),能力-要求适配的平均得分为12.9(SD=2.2),能力-要求适配的平均得分最高。(4)工作适配与性格特质。完美主义与工作适配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完美主义特质与性格类型均为工作适配的影响因素,内向型性格工作适配水平高于外向型性格(P<0.01)。(5)工作适配与职业紧张。职业紧张与工作适配及适配类型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72,工作适配越高,职业紧张水平越低。工作适配为职业紧张的保护因素;调整协变量后,依然具有较强效应(OR=0.87,95%CI:0.85-0.90);工作适配对职业紧张具有直接效应,负向影响显著(P<0.01)。(6)工作适配与心身症状。工作适配与抑郁、焦虑、疲劳呈负相关(P<0.01),表示工作适配越高,抑郁、焦虑、疲劳水平越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512,-0.499;工作适配水平不同,调查对象心身症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抑郁、焦虑及疲劳随着工作适配的不断提高,不良心身症状水平降低;正常组工作适配水平高于抑郁组、焦虑组及疲劳组(P<0.01);工作适配与心理疾患均具有直接效应,负向影响显著(P<0.01)。(7)工作适配与社会效应结局:在1463名调查对象中,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70(SD=3.93),离职意愿平均得分为5.50(SD=3.50),幸福感平均得分为6.83(SD=2.21)。工作适配与社会效应结局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是0.685,0.445;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5。比较不同程度工作适配得分与社会效应结局得分,工作适配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得分越高;工作适配得分越低,离职意愿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适配及适配类型对工作满意度(b=0.431,P<0.01)与幸福感(b=0.151,P<0.01)均具有直接正向效应;与离职意愿具有直接负向效应(b=-0.273,P<0.01)。(8)工作适配与系统疾病、紧张行为结局。在1463名调查对象中,1216名调查对象无系统疾病,占比为83.12%;247名调查对象患有系统疾病,占比为16.88%。工作适配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较弱;肌肉骨骼疾病组工作适配得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对劳动者-工作适配健康效应模型的验证在心身疾患与社会效应结局间关系均得到证实,与躯体疾患、紧张行为部分关系得到支持。其中工作适配均为心身疾病与社会效应结局的影响因素,会对部分疾病或紧张行为造成影响;对心身症状与社会效应结局的预测能力较好,对疾病与行为的预测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分析。(2)职业紧张与工作适配具有显著负相关,工作适配度越高,职业紧张水平越低,且工作适配对职业紧张具有直接效应,能够较高的预测职业紧张水平;职业紧张风险预测模型中,工作适配是保护因素;工作适配对女性结局效应高于男性;工作适配得分为32分,是职业紧张的预警值,即工作适配得分低于32分,会出现较为严重职业紧张症状。(3)工作适配对心身症状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工作适配水平越高,心身症状水平越低,且具有直接效应;对疲劳不仅具有直接效应,需关注的是不良心理的中介效应更为重要,揭示工作适配对疲劳的影响绝大部分是通过中介作用来实现;在风险预测模型中,工作适配均是心身疾患的保护因素;工作适配对心身症状的预警值分别是,抑郁预警值为28;焦虑与疲劳预警值均为29分。(4)工作适配对社会效应结局均具有显著相关;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工作适配对社会效应结局均具有直接效应,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与幸福感具有较好的效应强度;幸福感的工作适配预警值为34分,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预警值均为36分。(5)工作适配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统计学相关,相关性较低;工作适配与无法投入工作行为具有相关性,具有该行为的工作适配低于正常人群;工作适配与失眠无关联性,并非失眠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