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容的要求不断提高,乳腺癌手术的范围不断缩小,保留乳头、皮肤以及腋窝淋巴结的手术需求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主要分析乳腺癌乳头、皮肤浸润的危险因素及腋窝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乳腺癌手术的方案选择和无瘤安全性的保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乳腺癌乳头浸润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为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1例乳腺癌病例。根据常规病理结果记录患者的乳头浸润情况及其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各相关因素与乳头浸润的关系: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二部分分析乳腺癌皮肤浸润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为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1例乳腺癌病例。根据常规病理结果记录患者的皮肤浸润情况及其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各相关因素与皮肤浸润的关系,统计方法同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中对腋窝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的104例乳腺癌病例。根据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记录患者各组的检出淋巴结数目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腋窝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以及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统计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乳腺癌乳头浸润的危险因素。在全部521例病例中,18例发生乳头浸润,发生率为3.5%。乳头浸润的发生与肿瘤大小、肿瘤至乳晕距离(TAD)、乳头内陷或单孔血性溢液、局部皮肤炎性发红、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其中乳头内陷或单孔血性溢液、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头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乳腺癌皮肤浸润的危险因素。在全部521例病例中,5例发生乳头浸润,发生率为1%。皮肤浸润的发生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皮肤固定、转移的淋巴结数目有关;其中皮肤固定是皮肤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在全部104例病例中,4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大多数是按照从Ⅰ组→Ⅱ组→Ⅲ组的腋窝淋巴引流顺序转移的,6例发生“跳跃转移”,发生率为5.8%。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HER2基因高表达、ki67≥14%、触诊或彩超发现肿大的腋窝淋巴结及其大小有关:其中肿瘤数目≥2个、彩超发现腋窝淋巴结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跳跃转移”的发生与肿瘤数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触及肿大的腋窝淋巴结有关;其中肿瘤数目≥2个是发生“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Ⅲ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7%,其发生与肿瘤的大小和数目、彩超发现肿大的腋窝淋巴结、其他各组淋巴结转移以及Ⅰ组和Ⅱ组转移的淋巴结数目有关。Rotter淋巴结转移率为6.7%,其发生与肿瘤大小和其他各组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的数目有关。结论:本研究中乳头浸润的发生率为3.5%,与肿瘤大小、TAD、乳头内陷或血性溢液、皮肤炎性发红、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皮肤浸润的发生率为1%,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皮肤固定、转移的淋巴结数目有关。乳头、皮肤浸润的发生率总体较低,对于大多数患者,保留乳头及皮肤的手术是可行的,但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乳头和皮肤的保留风险性较高。腋窝淋巴结转移多是按照从Ⅰ组→Ⅱ组→Ⅲ组的顺序进行,但“跳跃转移”确实存在,发生率为5.8%。腋窝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7.7%。“跳跃转移”和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均较低,对于大多数患者,Ⅲ组淋巴结的保留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应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Rotter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均较低,但在检出Rotter淋巴结的病例中,其转移率高达38.9%,因此应常规清扫胸肌间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