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温度作为大型LNG储罐运行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是探究LNG物性状态变化与储罐主要漏热方式的坚实基础,而数值模拟作为21世纪主流实验方法可为研究大型LNG储罐结构温度分布及内部受热流动规律提供科学手段。研究储罐内LNG状态参数变化及储罐与外界的主要传热方式,探究储罐各部位保冷层温度分布及热通量大小乃至整个流体域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已成为LNG储罐大型化建设管理中的首要工作任务。结合相关实验资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作为大型LNG储罐运行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是探究LNG物性状态变化与储罐主要漏热方式的坚实基础,而数值模拟作为21世纪主流实验方法可为研究大型LNG储罐结构温度分布及内部受热流动规律提供科学手段。研究储罐内LNG状态参数变化及储罐与外界的主要传热方式,探究储罐各部位保冷层温度分布及热通量大小乃至整个流体域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已成为LNG储罐大型化建设管理中的首要工作任务。结合相关实验资料,首先通过化工过程仿真软件DWSIM分析评价PR、LKP、GERG_2008状态方程在液体密度、气体密度、焓差、比热容及相平衡过程中的精度,优选GERG_2008模型(综合平均相对误差约为2.10%)对典型轻重组分LNG及其混合后汽液相的基础热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对比。其次使用不同的数学计算方法,考虑16万m~3全容式LNG储罐的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通过计算不同外界温度(273-333K)下罐顶,罐壁与罐底漏热量进行校验,研究发现等效壁厚法可满足计算准确度的需求,储罐在三个部位的主要漏热方式均可简化考虑为热传导。接着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16万m~3LNG储罐的不同漏热部位进行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由不同温度边界下储罐保冷层的温度分布及热流密度可知,罐顶、罐壁与罐底的主要保冷材料分别为玻璃纤维层、弹性毡与膨胀珍珠岩、泡沫玻璃砖,罐顶、罐壁与罐底的热通量占比分别约为18%、25%与57%。最后利用有限体积法软件FLUENT建立16万m~3LNG储罐内部汽液两相流、湍流与蒸发模型,综合考虑潜热与静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漏热作用下,汽相达到饱和温度后维持稳定值约为112.1K,液相底部温度虽有上升但总体温度仍维持最初的110.35K。液相空间的密度变化致使流体域中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建立起因自然对流而导致的内部循环。研究结果在精确描述储罐内LNG状态及其热力学参数变化的同时也为确定储罐主要漏热方式奠定一定的基础。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在为16万m~3全容式LNG储罐结构保冷层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的同时也揭示了漏热边界下储罐内部流体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对于LNG储罐的安全操作、高效运行,能源的调度管理、充分利用,环境的生态保护、低碳减排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及天然气管道系统使用年限逐年增加,天然气伴生着微量固体颗粒造成管道内冲蚀磨损日趋严重,成为阻碍保障用气安全的一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在较高的流动速率下,由于砂粒在较快的速度下,会对管内产生撞击和磨损。尤其是弯管这些流动方向改变的部件,其冲蚀磨损程度相比较与直管段会更加严重。故对管道系统中从在的弯管和盲通管进行冲蚀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论文以管线中最为常数见的管件—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我国仍需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在再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可利用的冷能,同时我国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能。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研究LNG冷能与地热能的利用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战略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构建了四种L
米38区块是神木气田二期开发建设的主体区块,目前上古生界主力开发层系的沉积规律、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方法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致密气藏的开发建设部署,亟需对开发新区开展储层综合地质研究。在系统调研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神木气田米38区块盒8、山1、山2段及太原组等主力层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研究与砂体展布规律分析,进行了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物性、有效储层叠置样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抽油杆柱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机械疲劳以及腐蚀疲劳对整套采油设备的最大下泵深度和产液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杆柱设计方法的合理与否也会对整套采油设备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抽油杆柱的疲劳特征及杆柱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就有了重要意义以及工程价值。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三方面展开对抽油杆的疲劳特征及杆柱设计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通过对油田现场收集的抽油杆断裂样品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油井出水严重,水驱效率低下,导致原油产量降低,油田稳产增产形势严峻。为了改善水驱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就必须对油井进行堵水调剖。本研究针对高渗透地层,采用相反转法构建了能耐温抗盐的环氧树脂乳状液堵水体系,然后评价了该体系的堵水性能。本文先通过多种乳化剂在自来水和模拟地层水中的乳化实验,筛选出适合环氧树脂的乳化剂为EL-90和OP-50,并确定
高温高盐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储层温度高、盐度大,常规开发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导致其采收率低。近年来,纳米SiO2流体因其优良性能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高盐度(>10%,含有少量二价离子)和高温(90-150℃)的恶劣环境下纳米SiO2容易团聚,为发展一种可在高温高盐油藏应用的纳米SiO2驱油剂,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耐高温聚合物包覆纳米SiO2颗粒,并研究其流体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驱油性能
地热能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但由于结垢问题,地热能利用效率很低。本文以羊八井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对其结垢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以缓解研究区结垢问题,恢复地热井的生产能力。本论文采用现场调查—室内样品分析—井筒多相流模拟—室内实验等一系列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结垢问题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结垢机理与防除垢措施。实地调查研究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热储特征、岩性特征以及热储来源
目前志丹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经进入高含水生产期,管柱的腐蚀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困扰油田生产的重要问题。另外,随着油井的持续开采,各种施工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对储层造成污染,导致开采效率越来越低,所以需要采取酸化措施来解除地层伤害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但是在酸化过程中,酸液也会对管柱造成腐蚀,所以研究采出水和酸液对管柱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模拟采出水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O2分压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过程中,气井中的部分泡沫液会流入地面集输管道,并与管道中的气相形成(气-泡沫液)泡沫流体,从而对生产现场的输送效率以及相关集输设备造成影响与危害。为明确泡沫流体在集输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使生产现场能够及时对地面集输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和管理控制,有必要对集气管道中泡沫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深入探究。为此,本文将分别从泡沫体系稳定性、泡沫流体流型特征以及泡沫流体压降规律几方面展开对泡
随着石油资源的缺乏,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泡沫驱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但泡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限制了在油田的应用。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增强泡沫的稳定性,而均质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不高,运移到气液界面的过程需要大量能量,使得生泡条件苛刻,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均质纳米粒子在稳定泡沫方面的应用。鉴于此,本文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半亲水-半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