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视觉传导路的结构复杂、功能重要,其临床病变多见。与视神经有关的病变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周围脑膜瘤等;与视交叉有关的病变有向蝶鞍上方延伸的垂体微腺瘤、转移瘤等,以及脑部疾病影响到视束、视辐射、视觉皮质等均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RI影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视觉传导路,特别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其三维构像图像,可以立体显示视觉传导路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目的探索视觉传导路的典型层面以及其在典型层面上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测量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径线、角度,研究断层标本与MRI影像的吻合程度,扩散张量成像(DTI)的视觉传导路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视觉传导路病变的诊治提供形态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年尸体头部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分别经眦耳线、外耳门垂直于眦耳线、正中矢状面为基线制作头部横断、冠状、矢状断层标本。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MRI室,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施行头部MRI扫描的成年人(≥20岁,≤50岁),临床无视觉功能异常的检查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50岁。将原始影像数据输入GE AW4.2工作站,采用Volume-one1.7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MRIT2加权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向编码彩色图(DEC),采取计算机自动追踪纤维束,获得白质纤维束的三维构象图。结果1.在冠状断层标本和MRI影像上,视觉传导路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和视皮质均能较清楚辨认;冠状断层能够清晰显示视觉传导路的上下和左右毗邻关系,并可自前向后连续追踪观察。视神经眶腔内段、视神经管内段和视交叉多呈对称性分布,左右侧、男女性和MRI影像与断层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神经眶腔内段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长径、短径分别为(3.59±0.51)mm、 (2.51±0.33)mm和(3.64±0.42)mm、(2.58±0.39)mm;视神经管内段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长径、短径分别为(3.48±0.41)mm、(2.50±0.33)mm和(3.50+0.47)mm、(2.44±0.39)mm;视交叉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长径、短径分别为(13.41±2.75)mm、(3.58±0.41)mm和(13.50±2.99)mm、(3.51±0.49)mm。2.在横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视觉传导路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和视皮质均能较清楚辨认;横断层面能够显示视觉传导路的前后和左右毗邻关系,并可自下向上连续追踪观察;特别是以视交叉为中心的上下层面,可以在一个层面内同时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等视觉传导路结构,是显示视觉传导路的典型层面。视神经与视束间角度的左、右侧多呈对称性分布,视交叉和双侧视神经间、双侧视束间、视神经与视束间角度的左右侧、男女性和MRI影像与断层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交叉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横径、前后径分别为(13.48±2.31)mm、(7.68±1.83)mm和(13.54±3.12)mm、(7.81±1.29)mm;双侧视神经间、双侧视束间、视神经与视束间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夹角分别为(65.85±5.31)°、(111.52±10.34)°、(71.11±6.93)°和(66.91+6.10)。、(110.83±9.92)。、(71.43±6.15)。。3.在矢状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视觉传导路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和视皮质均能较清楚辨认;矢状断层能够显示视觉传导路的前后和上下毗邻关系,并可自正中矢状断层连续向两侧追踪。视交叉的男、女性和MRI影像与断层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交叉的MRI影像和断层标本的上下径、前后径分别为(3.58±0.41)mm、(7.68±1.83)mm和(3.51±0.49)mm、(7.81±1.29)mm。4.视神经在部分各向异性(FA)影像上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DEC)影像上因神经纤维走行是前后方向呈绿色;视交叉在方向编码彩色(DEC)影像上隐约可见呈小片状红色信号;视束在部分各向异性(FA)影像上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DEC)影像上多呈红色或绿色;视辐射在部分各向异性(FA)影像上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DEC)影像上呈均匀的绿色高信号。前视路的纤维束构像图呈“X”形,后视路的视辐射呈绿色,可分为3束。视觉传导路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FA)值均较高,高达0.50以上,以视神经最高,接近0.60,左右侧和男女性的视神经、视束、视辐射的各向异性程度(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神经、视束、视辐射的各向异性程度(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分别为(0.595±0.067)×10-3s/mm2、(0.531±0.062)×10-3s/mmm2、(0.509±±0.029)×10-3s/mm2和(0.948±±0.112)×10-3s/mm2、(0.944±±0.131)×10-3s/mmm2、(0.763±0.050)×10-3s/mm2。结论1.视觉传导路的断层标本与MRI影像高度吻合,MRI影像是诊断视觉传导路病变的可靠方法。2.视神经眶腔内段和管内段的长、短径测量,有助于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的诊断;视交叉径线和双侧视神经间、双侧视束间、视神经与视束间角度的测量,有助于蝶鞍区病变压迫视交叉导致其角度改变的影像学诊断。3.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较好地显示视觉传导路的白质纤维束,准确了解脑内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和水分子扩散特点,为临床诊断脑内白质纤维束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