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工程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是扭转该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的重要途径。目前,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确保乃至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益,这也是退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就县域经济的发展看,促进农牧民增收,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 本论文以坝上沽源县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影响,深入阐明了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机理,并以此来确定区域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讨区域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章简要概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展的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总体思路;第二章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退耕还林还草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对中外退耕实践中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就研究区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概述了沽源县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沽源县综合发展处于不可持续阶段。 第四章对沽源县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发展要求与生态建设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制约因素对退耕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退耕的总体目标。然后,就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退耕还林还草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从退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入手,在对沽源县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并验证了沽源县的主导产业,认为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是该县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沽源县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定量分析,认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开发与治理并重,发展大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方向。在前述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沽源县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针对沽源县的区域资源优势,最后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