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促愈机制的研究。方法:1.选用6-8周清洁级SD雌性大鼠3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在无菌条件下获取股骨、胫骨的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MSCs(浓度为1*106/ml)细胞悬液。2. 47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21,应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mm×30mm,建立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出现后将MSCs细胞悬液(浓度为1*106/ml)1ml注入大鼠创面皮下及真皮层,单次注射。对照组,n=18,β射线照射同治疗组,创面出现后注射安慰剂,用法同治疗组。正常组,n=8,正常大鼠。每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且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创面组织10mm*10mm,采用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即治疗后1、2、3、4周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和CD31、CK4、FGF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观察:原代细胞经过24h后可见大量细胞贴壁生长,6-8d后细胞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传代细胞生长第5代,DAPI标记MSCs,在共聚焦显微镜( Leica TCS SP2 )下观察到呈蓝色荧光的细胞。注入大鼠创面后,在创面组织切片仍能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被DAPI标记的MSCs。2.创面观察:大鼠照射后2周开始脱毛,3周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疱,4周出现创面,且逐渐增大,5周创面不再增大。①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30.40±1.52天,对照组43.60±2.70天,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加快,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观察:治疗组的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③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注射MSCs细胞悬液后1-4周CD31、CK4、FGF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MSCs体外培养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DAPI标记MSCs稳定、可靠,可以做MSCs示踪研究。2.应用直线加速器建立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动物模型方法简便、剂量准确、可靠。3. MSCs能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4. MSCs通过增加创面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数量,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