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智能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用于监测人类生理健康和日常活动的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发出具有多功能、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成本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医疗卫生、运动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制备高灵敏度、能快速响应的高性能柔性压电传感器为研究目的,以无机压电材料锆钛酸钡钙(Ba(Zr0.2Ti0.8)O3-0.5(Ba0.7Ca0.3)T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用于监测人类生理健康和日常活动的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发出具有多功能、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成本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医疗卫生、运动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制备高灵敏度、能快速响应的高性能柔性压电传感器为研究目的,以无机压电材料锆钛酸钡钙(Ba(Zr0.2Ti0.8)O3-0.5(Ba0.7Ca0.3)Ti O3,简称BZT-0.5BCT)为填料和有机压电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复合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柔性压电传感器。然而,通常无机/有机复合压电薄膜存在结晶性能差,压电性能低,其制备的压电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差等问题。在此,通过对静电纺丝工艺的探索,和引入无机压电材料锆钛酸钡钙(BZT-0.5BCT)与PVDF基体按不同比例复合,改善PVDF基体的压电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系列纯PVDF纳米纤维和BZT-0.5BCT/PVDF复合纳米纤维,并以此压电纳米纤维制备具有叉指电极结构的可穿戴柔性压电传感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纺丝电压和不同滚筒转速下的PVDF纳米纤维,并制备不同滚筒转速下的PVDF纳米纤维柔性压电传感器。研究发现:纺丝电压和滚筒转速对PVDF纳米纤维的结晶性能和压电β相的相对含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压电β相含量可达82.83%。传感器输出电压最高达到2.236V,灵敏度最高可达到0.9609V/N,响应时间为100ms,最低检测限≤2.5mg,并且在600s内的循环冲击测试中依旧能够保持其高的稳定的电压输出。并且对人体肢体弯曲和呼吸行为显示出极高敏感性,具备实时监测如手指弯曲、区别不同呼吸模式等运动与生理信号的能力。(2)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BZT-0.5BCT纳米颗粒的BZT-0.5BCT/PVDF复合压电纳米纤维,并制备了复合纳米纤维柔性压电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BZT-0.5BCT的加入促进了PVDF基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晶性能,提升了压电β相的含量,当BZT-0.5BCT纳米颗粒含量为20wt%时,PVDF压电β相含量高达92.1%。此时传感器输出电压也最高达到6.3699V,灵敏度最高可达到2.8174V/N,响应时间为50ms,并且在600s内的循环冲击测试中依旧能够保持其高的稳定的电压输出。相比于纯PVDF纳米纤维传感器,该PVDF基复合纳米纤维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最高输出电压提高3倍,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并且对人体肢体弯曲和呼吸行为显示出更高敏感性,具备实时监测如手指弯曲、区别不同呼吸模式等运动与生理信号的能力,在医疗健康、疾病诊断和运动检测等可穿戴设备的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其他文献
以电流型非线性电感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针对非线性电感的磁能损耗特性问题,利用非线性电感值跟随开关状态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分析非线性电感电流路径与特定斜率斜坡补偿的数学关系,提出了非线性磁芯电感值与磁滞回线关系的数据模型,代入到Boost变换器的开关状态方程中,经过MATLAB数值方法仿真与电路制作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非线性电感对Boost变换器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非线性电感和斜坡补偿方法对
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可穿戴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然而,传统超级电容器体积比电容和能量密度低,无法满足储能器件便携化、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开发高比电容的新型电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MXene兼顾导电性和亲水性,层间距与表面官能团可调,可制作无添加剂电极,有利于提高比电容。但是,MXene片层间较强的范德华力导致其易堆垛,影响电解液的渗透和离子迁移。因此,解决上
由于N极性Ⅲ族氮化物材料在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方向上同金属极性的Ⅲ族氮化物材料有明显差异,因此N极性Ⅲ族氮化物材料具有如下不可比拟的优势:AlGaN作为天然背势垒材料可以实现增强型器件;且具有较低的欧姆接触,可实现高频、直流半导体器件;其高表面化学活性在高频率HEMT、高灵敏度探测器与LED应用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Ⅲ族原子在N极性材料表面上的迁移能力较弱,导致N极性GaN基材料表面通常具有六
热开关通过动态调制热阻的大小,实现对热流的主动调控。高性能的热开关在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实现热逻辑线路等方面有着极大应用前景。本文分别对基于电场、磁场调制以及加热频率调制的固态热开关进行了探究。选择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的多铁性材料铁酸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相应测试系统对基于电场、磁场调制的热开关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传统3ω方法测试,发现在0~4 k V/cm外电场环境和0~9 T外磁场环境下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复用能力强、光学稳定性好的优点,因而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发具有高SERS活性的纳米基底,提高检测灵敏度一直是SERS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中,由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有序组装合成的超粒子结构,由于具有高密度的热点区域,可以产生高强度的局域电磁场,因而在高灵敏SERS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本文以超粒子纳米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城镇道路车流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及交通碳排放问题日趋严重。在目前的交通排放研究中,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或者地区一级,专门对县域城镇机动车尾气排放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基于简单交通数据进行路段小汽车碳排放计算的模型。县域城镇道路相对于大城市分级较少、道路形式也较为简单,这使得在有限的道路形式中寻求小汽车碳排放因子与交通变量之间关系的可行性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结合微观仿真和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由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枢纽、停车设施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统一体。在这种多模式网络衔接的交通环境下,出行者的出行多表现为组合出行方式,使得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在网络供给性能、出行行为决策、交通需求与供给平衡以及资源协同规划配置等方面也表现出更高的复杂性,用解析方法难以刻画。因此,一套完善的多模式交通仿真系统可以作为分析交通出行方式构成、行为特征和交
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推动了非线性光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在光通信、光开关、光存储等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寻找和制备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快的非线性光学响应时间、物化性质稳定以及功能丰富的非线性光学材料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时至今日,人们广泛开展了诸如有机分子材料、铁电薄膜、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等多种类型的新型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应用研究。新研制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能否具有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