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融入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依赖于在国际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制造业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最深刻的行业,受国际分工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探讨制造业发展与结构升级问题必须考虑外部国际分工因素的促进作用。 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三条路径参与国际分工。从这个角度考虑,国际分工也正是通过这三条传导路径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的排名由1978年的29位上升至第3位;中国自1993年以来,连续16年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排名第二,制造业一直作为最重要的外商对华投资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虽然规模仍然较小,但增速很快,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制造业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海外投资主体,占全部境内投资者的一半左右。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结构瓶颈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海啸更使我国制造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制造业不能回避国际分工,而是必须以结构升级为目标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 本文基于对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制造业结构升级状况的综合考察,深入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三种路径分别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升级目标下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的政策建议。篇章结构沿循从理论分析到实践统计描述,进而再分别对整体和个别典型案例作实证检验的顺序进行安排,共分七章,各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次对国际分工、制造业及其分类、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结构、制造业结构升级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梳理,并界定了其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综述并简要评价了围绕选题的现有研究文献;介绍了本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可能突破的方向。 第二章阐释了国际分工、产业结构升级、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国际分工理论主要介绍了产业间分工理论、产业内分工理论和产品内分工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主要回顾了西方各个相关流派的演进发展;参与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依据则分别从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影响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展开介绍。 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工从萌芽、形成,到快速发展和日益深化的演进历程,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在形式、主体和内容方面表现出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国际分工新格局为我国制造业提供的新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结构呈现高度化发展的趋势、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条件不断成熟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使我国能够广泛参与到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三个方面。 第四章首先根据对外开放的阶段划分,回顾了中国制造业日益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演变轨迹,进而分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现实定位,一方面从总量规模上看,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无论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还是高技术制造业中,我国都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具备发展成为制造强国的巨大潜力,表现在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国内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以及大量外汇储备为制造业走出去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来源等方面。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首先考察了制造业产出结构、劳动力和资产投入结构的变化,多维度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进行了测量,然后分别剖析国际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三种参与国际分工的途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而结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统计描述进行计量检验。 第六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典型案例,进一步论证了参与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该章仍然延续上一章对全国进行实证分析的思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两方面的影响分别展开研究。 第七章提出以制造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选择。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证明参与国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而持久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继续坚持融入国际分工,发挥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升级的正向影响效应。在此前提下,首先分析了世界制造业演进趋势及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处阶段,并以此为依据阐明下一步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目标,最后,分别从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提出结构升级目标下的制造业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