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国内232个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进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试点。目前,各试点地区积极响应,纷纷因地制宜地出台了本地区试点方案。现阶段该项政策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完备的支持政策体系。因此,在当前政策背景下,亟需寻求有效支持政策,以节约政策实施成本和增强政策实施针对性,这既是推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深化改革的必要环节,又是优化农村信贷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以及政府干预理论,阐述了相应支持政策体系构建思路及指标组成,并结合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宁夏平罗、同心和山东寿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各试点支持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分别从总体、需求侧和供给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评价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政策体系,以便从整体角度把握政策推进的重点层面。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支持政策中,排名前三的指标权重分别是法律法规、风险补偿机制和支农再贷款政策。其次,基于具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经历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支持政策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满意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法律法规、农地经营权交易平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简化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手续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最后,基于主办金融机构信贷客户经理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极值熵值法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支持政策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绩效的影响效果以及不同贷款模式下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优惠、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人员配备对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依据对市场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总结出更科学有效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政策,本文参照不同视角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政策实践效果,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第一,通过国家立法和地方出台规范文件共同完善相应政策依据;第二,加大支农再贷款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财税激励政策精准性;第三,合理确定风险补偿基金额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第四,构建农地经营权交易平台,简化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手续;第五,以强化市场机制,健全政府监管体系为原则优化贷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