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大蒜、西红柿和白菜等蔬菜。而在2011年大蒜、土豆、白菜又像过山车一样急剧下跌,菜农苦不堪言。一些观点将农产品价格急剧变动归于游资炒作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但本文认为,从流通体制上来分析这一现象,会有更大的收获。通过文章中模型分析,认为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部分原因是,农产品的流通体制不畅,流通环节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导致中间环节的层层垄断加价大幅度抬高了零售价格。换句话说,农产品价格较小的波动,通过一些中间环节的流通后,波动变得格外剧烈。整体社会福利水平较中间环节一体化后低。所谓的中间环节一体化,就是一种纵向约束,它还包括两个企业通过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建立价格同盟或者联营的情况,并非仅指两个企业的财产权实行了合并。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非一体化与一体化相比,在非一体化下零售价格更高,销量更少,总利润也更低。根据模型估计,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农产品的价格就提高了一倍。当流通领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难以整合时,本文还有另外一条思路,就是在中间商之间引入更多竞争,迫使零售价格向农户的边际成本回归。竞争性的农户面对竞争性的批发商,后者又面对竞争性的零售商,这确保竞争性的消费者以等于或接近完全竞争的成本价购买农产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与非一体化和一体化的情形相比,农产品的价格最低,销量最大,社会福利水平最高。虽然完全竞争是一种极端的理想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分析没有实际意义。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既要鼓励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行纵向整合,在批发商或零售商之间引入竞争,又要提高中间环节的经济附加值,在终端环节扩大涉农经营活动的空间。和一些学者的观点一样,与其一味地打压炒作农产品的游资,不如引导游资参与流通环节的纵向整合或竞争,深化分工水平,这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