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地球的动脉,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与动力,传统水利工程在防洪、供水、航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些破坏,造成河流生态系统栖息地的退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进而制约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河流地貌学、栖息地模拟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河流地貌调查,建立了河流地貌指标体系,选择岩原鲤作为目标物种,利用River2D模型对岩原鲤的栖息地适宜性作了定量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河流近自然化的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一、对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研究的不足之处做了总结与分析。 二、建立了河流地貌指标体系,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了蜿蜒河段与顺直河段的地貌状况,以及对生境多样性的影响。 三、结合赤水河的流域概况,依据国内外指示物种的选择标准,建立了目标鱼类筛选原则,筛选出岩原鲤作为本文的目标物种,建立了目标鱼类的流速、水深、底质适宜度曲线。 四、以赤水河先市镇的两处自然河段作为研究河段,利用River2D模型定量研究了岩原鲤的有效栖息地面积,及不同流量工况下栖息地分布的变化情况。 五、经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顺直河段与蜿蜒河段在桔水期有效栖息地面积比例相近,但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顺直河段的有效栖息地迅速达到峰值,接着急剧下降;而蜿蜒河段随着流量的增加,有效栖息地面积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且达到峰值时,有效栖息地面积的减小趋势较为平缓,在丰水期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有效栖息地比例,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