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卷)、应付方式问卷,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深化和拓展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相关研究,并希望通过研究发现湖南省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湖南省较具地理位置代表的湘中(长沙、邵阳、益阳、湘潭、株洲),湘南(郴州、衡阳、永州),湘西(怀化、张家界),湘北(常德)等地22所学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70份,有效问卷1628份,有效率为87.06%。问卷分别为《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CSQ)。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平均得分为1.81,按问卷设计者对压力等级的划分,处于较低压力感水平。男生无论是总体压力感还是个人自身压力、社会环境压力方面,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P<0.01);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和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压力感、适应压力、择业压力和情绪压力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健康压力因子上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压力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2、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4个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精神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的神经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来源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男女生应对方式除幻想因子外,其他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除求助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乡村来源的大学生在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上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5)。4、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正相关(r=.060*;r=0.025),与内外向、掩饰性因子成负相关(r=-0.02;r=-0.024)。5、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034;r=-0.002),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或中间型应对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440**;r=.382**;r=.344**;r=.356**)。6、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中精神质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80**;r=.068**;r=.093**;r=.101**)。研究结论1、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较轻,但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分,排名前5名的压力来源有4种压力来自于个人自身方面。2、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相对较为外向、纯朴;精神质分较低,能较好地与人相处、适应环境;神经质分较高。3、湖南大学生应对方式采用顺序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4、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因子成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或中间型应对呈正相关。5、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压力感有一定预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