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居第3位,其病理类型繁杂,上皮性癌占绝大多数。因卵巢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有效的诊断方法,且治疗效果不佳,故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61%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因此,探索并寻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或基因,从根本上阻断其发生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双特异性磷酸酶10(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DUSP10)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5(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s5,MPK-5),属于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成员,是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元件,在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区域1(The basic leucinezipper and W2 domains1,BZW1)是转录因子的重要辅助因子,调控细胞周期G1/S期,并具有类似癌基因的作用,在原发性恶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发挥作用。本实验室通过前期体外细胞功能实验发现,卵巢癌细胞Skov3中过表达的miR-450a-5p和miR-129-1-3p/miR-129-2-3p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 miR-129-1-3p/miR-129-2-3p还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并证明DUSP10和BZW1可能分别是miR-450a-5p和miR-129-1-3p/miR-129-2-3p的靶基因,通过受控于miR-450a-5p和miR-129-1-3p/miR-129-2-3p的靶向调控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检测DUSP10和BZW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DUSP10和BZW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它们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做一定的补充。 目的: 1.探讨DUSP10和BZW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2.分析DUSP10和BZW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选取9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石蜡包埋组织、43例卵巢浆液性腺瘤石蜡包埋组织及64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石蜡包埋组织,所有样本的选取均由2位资深病理专家判读完成。 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浆液性腺瘤和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DUSP10和BZW1蛋白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 3.分析DUSP10和BZW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4.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组以上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DUSP10和BZW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卵巢浆液性腺瘤组织和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DUSP1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其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高(Ⅲ-Ⅳ期>Ⅰ-Ⅱ期,98.3%>92.3%,Z=-4.324,P<0.05)。 3.BZW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即BZW1阳性表达率随着卵巢浆液性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72.9%>53.3%>47.4%,χ2=35.376,P<0.05)。 4.DUSP10和 BZW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即DUSP10和 BZW1蛋白对肿瘤的影响作用可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高年龄组中增强。 结论: DUSP10和BZW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卵巢浆液性腺瘤组织和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表达具有细胞定位的差别,并且可能与患者年龄有关。DUSP10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而BZW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分级程度相关。实验结果提示DUSP10和BZW1蛋白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恶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