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生产,新的科技改变传播媒介,从口耳相传到如今的媒介与生活相伴相生,每一次媒介的发展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贝克曾经说过,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媒介的发展同样也产生新的社会风险。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小伙子彭宇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徐寿兰,由此引发了一起民事纠纷,同时也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报道。“彭宇案”本来是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但是却因为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没有消散。在整个过程中,本来可以被避免的风险却呈现一种放大的趋势,甚至它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这起事件本身应该有的影响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
自从2003年“非典”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风险这个话题,也开始意识到,原来被我们所忽略的风险一直就伴随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媒体也开始将风险议题纳入了自己的考虑范围。但是,随着对风险的关注持续增加,我们也发现,无论是由于风险自身的因素还是由于外界的因素的干预,风险在社会层面上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放大的态势,这种状态让我们越发觉得困惑,也感到了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而“彭宇案”正是这些棘手问题中的一个,在它的整个过程中风险的放大表现的尤为突出。
本文选取“彭宇案”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对该事件的各方面进行拆解,分别从信号放大、风险放大的结构性方面、风险放大的信息机制以及反应机制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同时关注各种社会的、媒体的、心理的等因素,期望从这个事件的研究中,逐渐发现隐藏在各个环节上的风险放大的情况,并对这样的风险放大的背后原因做一个深入的探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一定的梳理与论述。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风险与风险放大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确立本文的风险研究旨在将更多的社会因素纳入其中进行考虑。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
第二章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中,将首先对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放大、风险制造与风险认知这些概念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便研究需要。在第二部分则是本文分析案例所运用的“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的介绍,为后文的论述做好准备。
第三章为案例分析,选取的案例是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南京“彭宇案”。本章从四个方面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探讨。首先从这起事件本身一些显著的因素中对它进行分析。其次,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对这起事件进行了研究,分别从信号放大、风险社会放大的结构性方面、风险社会放大的信息机制以及反应机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再次,从“彭宇案”的涟漪效应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风险放大与风险弱化在这起案件中的表现进行了梳理。
第四章关于媒体与社会互动的思考,分别从四个部分将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置于更有学理性的环境中进行梳理与探究,希望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中能够发现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也期望这种思考与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