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学者研究该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是滑车沟前部的几何凹形和深度存在解剖形态异常,其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发病率很高,但是目前学者对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疾病的认识尚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详。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动物实验方法,探讨髌骨脱位对发育性股骨滑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30天龄新西兰幼兔,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0只幼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A)组、实验(B)组、每组20只,同等条件,单笼饲养,饲料为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标准全价饲料,饮用水为自来水。麻醉后(采用速眠新0.2ml/kg肌注), A组左侧膝行假手术,切开关节囊后,用3-0丝线逐层按原位缝合切口,为假手术组。A组右膝关节作为对照;B组左膝髌骨内外侧关节囊纵行切开2cm,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使髌骨外侧完全脱位,主动或被动伸屈时不能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作为实验组。实验动物髌骨外侧脱位模型制作完成后,继续单笼饲养。术后1个月、3个月在动物麻醉状态下分别行横断面CT(屈膝30°)平扫,测量滑车沟角、滑车沟宽度、滑车沟深度的数值。术后3个月采用空气静脉栓塞法处死动物,通过大体标本和标本解剖横断面观察、测量股骨滑车和髌骨解剖形态及其软骨组织的病、生理改变。然后利用锐利刀片分别切取A、B两组股骨内外侧滑车及髌骨软骨组织,制作成大小约0.5×0.5×0.5cm的组织块制备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股骨滑车和髌骨软骨及软骨组织下骨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假手术组(A组)滑车沟角均值为113.99°±1.58°,实验组(B组)均值为114.47°±1.69°,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均值为113.64°±1.46°,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实验组组间数值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滑车沟宽度假手术组(A组)均值为6.86±0.14mm,实验组(B组)均值为7.77±0.12mm,两者比较P <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均值为6.78±0.14mm°,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平均数值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均数值比较P <0.05,有显著性差异;滑车沟深度假手术组(A组)术后1个月均值为2.04±0.08mm,实验组(B组)术后1个月均值为2.00±0.04mm,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1个月均值为2.04±0.08mm,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实验组组间数值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假手术(A)组滑车沟角平均数值为135.33°±1.77°,实验(B)组滑车沟角平均158.72°±4.10°,对照组滑车沟角平均135.68°±2.16°,术后3个月假手术(A)组滑车沟宽度平均7.13±0.21mm,实验(B)组滑车沟宽度平均9.16±4.13mm,对照组滑车沟宽度平均7.15±0.18mm。术后3个月假手术(A)组滑车沟深度平均1.23±0.36mm;实验(B)组滑车沟深度平均0.97±0.04mm;对照组滑车沟深度平均1.24±0.03mm。A、B两组滑车沟角、滑车沟宽度、滑车沟深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通过标本解剖断面观察可见实验组股骨滑车外侧低平,滑车沟的深度变浅,滑车的外侧关节面较内侧凸出不明显,对照组股骨滑车外形正常,滑车沟的深度正常,滑车的外侧关节面较内侧凸出。大体标本观察可见实验组关节腔炎性滑膜增生,股骨滑车外形失去正常光滑的轮廓,关节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色泽黯淡,可见龟裂、缺损。股骨滑车外侧低平,滑车沟平浅,失去正常的光滑凹度,股骨滑车骨质增生明显;对照组膝关节软骨外观色泽明亮,无裂纹及软化,关节液量正常,质地清澈透明。股骨滑车外形正常光滑,关节软骨表面平滑。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手术侧动物股骨侧软骨变薄,部分软骨剥落,形成缺损区,软骨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排列极不整齐、不规则;假手术组(A组)及对照侧HE染色均匀,细胞排列规则有序,细胞大小基本一致,表层细胞呈梭形,软骨表面光滑,四层结构清晰可辨,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有序。结论:正常发育的股骨滑车因髌骨脱位可继发形成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脱位可以是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