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迅速发展,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网络化的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和精神生产资料,具有着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以及广泛的社会公开性的特殊优势,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其他社会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影响力,大众传媒引起的信任危机问题也就格外引人关注。从语义学及哲学角度分析,媒体公信力就是在公众与媒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媒体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反映出媒体被公众信任的程度。由于大众传媒具有监视社会环境、传承社会文化、以及反映公众意见、维护主流价值观传播大众文化的功能,因此大众媒体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有序运行,同时公信力是大众媒体最宝贵的资源,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也对大众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媒体公信力与媒体伦理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媒体伦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正义原则、自由与责任及适度原则等。真实和客观是大众传媒永远的“生命线”,是其生存的基础,公正、正义是大众媒体真正发挥“社会公器”的社会功能的前提,是其取信于民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遵循并坚持这些伦理原则,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从大众媒体的公信力现状来说,目前公众对大众媒体整体上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对媒体公信力构成一定的威胁。导致当前大众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具体行为表现,主要包括虚假报道、有偿新闻、虚假广告、低俗之风等方面。这些异化行为不仅降低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损害了媒体公信力,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于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出现这些导致我国大众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异化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媒体的商业化模式发展引起的媒体之间的无序竞争是其首要原因;媒体的伦理价值取向问题出现偏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道德责任,这也导致部分大众媒体组织及媒体工作者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丧失了责任心;部分记者的道德修养不高,为了获取利益,不惜背弃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违背传统社会道德中的诚信、公正的原则,导致影响媒体公信力的行为的出现。针对这些损害媒体公信力的现象,主要应当从媒体工作者、媒体组织以及公众监督三方面入手,要求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还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关注公众的利益,同时加强对媒体组织行为的制度约束,包括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机制建立行业内部监督组织,最后还要重视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