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于南方情结的疯子先知——达尔形象论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地域作家与现代作家,其代表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我弥留之际》属于世系小说之一,它表现了在失去传统价值观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分崩离析和支离破碎,反映了当时处于新旧交替下美国南方的社会状况与南方人内心的悲痛,揭示了在失去理性的时代里人们心中的种种喧嚣与骚动。本文通过达尔形象的论析,对现代人身上的畸形和病态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把福克纳对南方及南方人民的热爱表现的更加深厚。论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力求对达尔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解剖,从而展现出这个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论文包括三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达尔之渊源。从“约克纳帕塔法的达尔”和“西方文学‘疯子-先知’传统中的达尔”两方面来阐述达尔这个人物产生的生活基础,交代其时代背景及文化历史传承。同时阐明福克纳深厚的南方情结,在此种情结的观照下,更好的理解达尔这个人物形象。第二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达尔的双重性。在传统与现代新旧交替的时刻,福克纳本人呈现出双重价值观,他的这种矛盾性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一方面达尔的言行呈现出疯子的特征,现代社会的隔膜与异化及家庭爱的缺失导致达尔最后走向死亡。另一方面,达尔作为先知般的人物,全知全能的了然一切,对社会有着清晰深刻的洞察力,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成为神话隐喻下的“另类基督”。此外,作为南方基督教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深的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对于意识流、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第三章阐释达尔的价值与意义。结合福克纳经常提及的“他们在苦熬”与“人是不朽的”两个观点展开分析,表现福克纳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深忧虑。达尔代表了南方穷白人的生存状态,达尔的反抗虽然失败但是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是不朽的,“苦熬”本身就是“不朽”,福克纳对此给与了非常大的信心。福克纳通过塑造达尔的形象,对美国南方穷白人及所有的南方人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了思考,并作出了积极地努力。达尔作为先知般的拯救本德仑一家的关键人物,最终却被关进了疯人院,间接地宣告了其人生的终结。而在隔膜与异化下的本德仑一家的愚昧的表现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达尔悲惨的结局令我们哀叹和深思,达尔的疯子-先知般的表现在文学史上增添了一抹灿烂的光辉。作品中福克纳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他心中对古老南方传统及道德重建的希望,他不会放弃希望。福克纳在南方情结这根纽带下,探讨了整个人类的“苦熬”和“不朽”,肯定了人类凭借“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终将战胜困难“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其他文献
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种特殊体裁的歌曲,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新式音乐的开端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洋,在宣传资产阶
不停输封堵技术有许多种,其中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活塞式带压封堵组配成的不停输封堵技术,另一种是膨胀筒式机械带压封堵组配成的不停输封堵技术。
为了探讨维生素E对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治疗与对照组,用静压法造成脊髓损伤。治疗组伤后三天给予大剂量维生素E(口服200mg/d)o伤后一周内测定脊髓
<正>《瓷路》是中国首部关于古代陶瓷贸易的大型制作,从陶瓷的角度切入古代世界贸易,通过无数的人物和细节,看到瓷器——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古代社会的奢侈品,在东西方文明交
分布式实现方案对于BFD协议很具有优势,但是同时问题也随之发生。如分布式情况下,数据的同步问题、聚合链路问题。其中因为链路聚合形成的高带宽、低延时、高可靠性,必须要考
目的 观察exendin- 4对链脲佐菌素 (STZ)造模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8周龄的雄性C5 7BL/6种小鼠 6 0只 ,均分为 6组 ,即注射用水组、exendin 4 0 .1μg/g体重组、STZ
本文概述了西双版纳垦区国有天然橡胶产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分析农垦改革体制融入地方,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取得的成果及橡胶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垦区国有
上世纪以来全球化、城市化在世界范围覆雨翻云,已融入汉文化主流城市的传统回族聚居区在汹涌澎湃的全球城市化浪潮中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其聚居形态在民族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
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压力,阐述了当前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原则、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并对当前水量调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参照国外先进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模
<正> 許多学者都报导过由于化学药物及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几年来,各地的痢疾杆菌不仅对磺胺药物已普遍地产生了抗药性,而且对氯霉素的抗药性亦在逐步增长中,但是很少有人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