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是石油消费量的极速攀升,2016年我国消费石油总量为5.56亿吨,但国内供应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口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进口石油占消费总量的65%,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然而,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宏观调控等异常事件的影响,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以WTI期货价格为例,2008年7月为145.29美元/桶,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WTI期货价格一路下跌,现如今在50美元/桶附近,单日的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涨跌幅度超过5%的次数达到80次以上,其中最大单日涨幅曾达到16.41%。这种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价格跳跃也引起了的广泛关注。由于这种大幅度波动即跳跃会改变原有的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波动规律,并对其价格波动预测和估计准确度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对国际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另外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功能,这种期货市场的价格跳跃行为必然对现货价格造成冲击,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因此,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跳跃行为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可以丰富对石油期货价格的研究,也促使对资产价格行为研究更加微观化,对深入研究资产价格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跳跃行为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其价格波动规律,了解其对石油现货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波动的影响,提升对价格预测的准确性和我国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中的话语权,合理规避风险,同时对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市场交易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资产价格跳跃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较丰富,为论文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大多学者都是基于严格的假设条件对跳跃行为进行研究,即资产价格波动是平滑和连续的。不论是现实情况或是理论研究证明,资产价格存在间断的跳跃特征,即在平滑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跳跃行为,且跳跃强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即时变跳跃性。已有研究在对跳跃行为进行研究时假定跳跃强度固定,忽略了跳跃强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已有研究基础,论文通过构建动态跳跃强度ARJI-GARCH和ARMAJI-GARCH模型来刻画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时变跳跃性。选取1988年6月23日到2017年3月23日间的WTI期货价格,建立动态跳跃强度模型对其时变跳跃行为进行研究,同时与广义自回归异方差模型(GARCH)、常跳跃强度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跳跃特征。在研究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基础上,将跳跃强度纳入到现货价格的均值方程和方差方程,进一步研究石油期货价格跳跃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ARCH模型能够捕捉到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平滑变化,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存在波动聚集性和长记忆性。常跳跃强度模型显示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存在跳跃行为。将跳跃强度动态化设定ARMA过程后,常数项λ为0.139786801,在5%的水平下显著,时变参数ρ的值为0.989993937,在1%的水平下显著,残差项γ的值为0.309084808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跳跃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变性,受上期跳跃因素和残差的共同影响,各变量对跳跃强度有较好的解释力。将时变跳跃强度纳入到现货均值方程和方差方程来研究跳跃行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在10%的水平下,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跳跃行为对现货的波动性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现货价格的波动性受到了期货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滞后一期的跳跃强度对期货价格波动性有显著影响。论文在国际期货价格跳跃行为及其对现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为我国应对国际油价跳跃行为提出几点建议:加大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波动研究,重点研究其波动的原因、特征、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充分把握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运行规律,减少其价格波动造成的冲击;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功能规避价格风险,通过大量的交易影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进一步增强中国因素的影响力,增强我们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投资者及时调整交易策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