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抑郁现况,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无望自尊综合理论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方案对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方法: 本研究分为现状调查阶段和护理干预阶段。 现状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太原市条件与规模相当的两家养老机构中抽取234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修订的老年人归因方式问卷(GASQ)、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ESE)为研究工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一对一地对机构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其抑郁症状的现况,分析影响研究对象出现抑郁症状的因素(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并在此阶段筛查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老年人。 护理干预:将筛查出的104例抑郁老年人按所在养老机构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干预组接受经专家组讨论后制定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归因方式训练(归因方式知识讲解、个体的归因方式剖析、重建/巩固积极归因方式)、自尊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组织娱乐活动(才艺表演、集体观影等)等护理干预。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修订的老年人归因方式问卷(GASQ)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对比评价各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1.完成此次调查的老年人共228人,符合筛查标准的抑郁老年人共104(45.6%),其中轻度抑郁者84人(36.8%),中重度抑郁者20人(8.7%)。 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退休前职业、月收入、文化程度、患慢性病种数、婚姻状况、是否独居、睡眠质量、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子女看望频次、自评童年经历的影响、自尊水平、归因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及性格主观评价是否忧郁均与老年抑郁水平有相关性(P<0.05),但性别、宗教信仰、是否饮酒或吸烟与GD的患病率没有明确的关系(P>0.05)。 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81,95%CI=0.289-0.800)、睡眠质量(OR=0.519,95%CI=0.270-0.998)、文化程度(OR=0.480,95%CI=0.278-0.827)、患慢性病的种数(OR=2.227,95%CI=1.248-3.975)、娱乐活动(OR=0.438,95%CI=0.215-0.893)、子女的看望频次(OR=0.232,95%CI=0.093-0.580)、性格主观评价是否忧郁(OR=4.154,95%CI=1.295-13.324)、自尊水平(OR=0.890,95%CI=0.795-0.997)、负性事件的影响(OR=1.052,95%CI=1.003-1.102)、归因方式(OR=0.938,95%CI=0.900-0.978)都是GD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增龄、高文化程度、高质量的睡眠,经常参加娱乐活动、子女经常看望、高自尊及积极的归因方式都是GD的保护因素;患慢性病、性格主观评价忧郁、负性生活事件是GD的危险因素。 4.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GDS-30总分、Rosenberg自尊量表得分、GASQ总分及各维度间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发现两组在GDS-30总分、GASQ总分及各维度上(除正性全面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Rosenberg自尊量表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的老人在GDS-30总分、GAS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Rosenberg自尊量表得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水平较高,处于同类研究结果的较高水平。应及时开展早期的筛查与随访工作。 2.消极归因方式、低自尊、负性生活事件等影响老年人的抑郁症状。需要及早的针对这类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 3.基于无望自尊综合理论研制的护理干预方案经实证研究后切实可行,可以在养老机构中推广使用。 4.基于无望自尊综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一定程度改善老年人的归因方式、提高老年人自尊水平和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