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成为一项值得长期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Tong Buzan)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技术工具,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之研究是以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的使用原则、尹少淳教授的相关美术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论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对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与使用现状,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有效性;其次,笔者阐述了本文中提到的思维导图和领域教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浓墨重彩的阐述了思维导图运用于各个教学领域的作用、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笔者所做的实验及实验后的效果如何;最后,论文分三方面对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进行了评价:一方面采用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录评价学生对美术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采用笔者在东尼·博赞制定的思维导图评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定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此外根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的内容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测验的对比与评价,总结思维导图的运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产生的影响。论文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是切实可行的,该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