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排 泄代谢产物,而且也是肿瘤远处转移的直接通道。血管形成是指从预先存在的小 血管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人类从本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进行系统的研究,己经证明恶性肿瘤的血管形成过程是受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 子严密调控的。目前己经发现了30多种具有促血管形成作用的细胞因子,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GF(转化生 长因子)等是研究较多的几种,其中bFGF是目前己知的作用最强的一种促血管 形成因子。已发现的抑制血管形成的物质也有30多种,干扰素是其中较重要的 一种。干扰素对一些肿瘤有确实的疗效,以往证明其抗肿瘤作用是通过直接抑制 癌细胞生长和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实现的,近年来证明其有抗血管形成作用。人 参皂甙Rg3是从人参提取的单体成分,文献报道具有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作 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本课题实验从抗血管形成方面探讨它们抑制肿瘤生 长和转移的机制。 目的: l.探讨IFN-α和人参皂甙Rg3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机理。 2.探讨两种制剂是否有抗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 方法: l.用含不同浓度的IFN-α或Rg3的 MI 99(以不含受试药物的 M199为对照)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含不同浓度的 IFN-α或 Rg3的 1640(以不含 受试药物的1640为对照)培养人肺癌SPC-A-l细胞,MTT法测细胞存 活率的变化,判断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用药物预处理肺癌细胞,取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液孵育内皮细胞,根 据细胞存活率变化判断药物是否影响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3.用未经药物预处理的肺癌细胞的培养上清制备成含不同浓度IFN-α或 Rg3的条件培养液后孵育内皮细胞,根据细胞存活率变化判断药物是否 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影响。 4.在纤维蛋白胶中用含不同浓度 IFN-α或 Rg3的 M199进行肺癌细胞和内 1 Wf#&ffPZf&t 4tM# 皮细胞的复合培养,检测对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小管形成的影响。 5.用含不同浓度 IFN心或 Rg3的 1640及单独用 1640培养肺癌细胞,免疫 组化检测细胞表达bFGF的变化。 6.检测不同浓度的IFN心或Rg3对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 1.IFN吧浓度在 100u/ml以下时肺癌细胞和内皮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 IFN以浓度在 1000u/ml以上时肺癌细胞和内皮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且 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 2.Rg3浓度在 25《00pg/ffil时两种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变化。 3.用IFN亿和Rg3预处理的肺癌细胞条件培养液孵育的内皮细胞存活率显 著低于未处理组。 4.含IFN.a的条件培养液孵育的内皮细胞存活率与单独未处理条件培养液 组无明显差异,含 Rg3 50pg/thl以上的未处理条件培养液孵育的内皮细胞 存活率比单独未处理条件培养液组显著降低。 5.IFN-a浓度为 10ujml、100u/ml时复合培养中的小管形成较对照组(单独 用 M199)明显减少;Rg3浓度为 50pg/ffil、100pg/ffil、200pg/ffil时复合 培养中的小管形成也明显减少,浓度为25pg/ttil时小管形成无明显减少; 100u/ml的 IFN以与 50pg/ffil的 Rg3共同作用的复合培养中小管形成减少 最显著。 6.单纯用 1640培养的肺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 bFGF呈强阳性表达;干扰 素 ( 00u/ml)与 Rg3联合用药的肺癌细胞 bFGF呈弱阳性表达;干扰素 100u/ml单独作用的肺癌细胞 bFGF表达强于联合用药组,弱于单纯 1640 组;人参皂式Rg3 50收加 单独作用的肺癌细胞bFGF表达强于联合用 药组,弱于单纯1640组。 7.干扰素浓度在1000u/ml以上对尿囊膜血管新生有抑制作用,Rg3浓度在 50附加 以上对尿囊膜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 结论: 1.低浓度的 IFN-a ( 00u/ml以下)对肺癌细胞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无 直接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