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买加·金凯德被誉为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加勒比裔作家,她的作品是当代后殖民文学“从边缘向中心回写”、“从穷乡向都市流动”的流散写作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识,即加勒比人既没有勇气反抗殖民统治,又没有办法学习殖民主义中的积极因素。但是作品中主人公对于家乡的怀念,在异质文化中的遭遇和调试,以及最后找到自我无不体现了加勒比人对于文化身份的构建。《露西》是金凯德于1990年出版的作品,在出版之后,被称为金凯德最受推崇的一本小说。该作品以一种与白人传统价值观对立的论述,描写黑人女孩为了摆脱当地无形的殖民统治,寻求自我身份,走上了流散美国的道路。在美国的经历却让她发现自己也无法融入白人文化。但是在异质文化中她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模,从而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本文以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流散批评为视角,特别是后殖民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斯图尔特·霍尔和霍米·巴巴对流散批评的论述,并结合身份认同等相关理论来分析《露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伴随着这种流散现象而来的移民作家的创作即形成了流散文学。近现代后殖民理论家对流散的论述为我们审视后殖民语境下差异性文化的变迁与碰撞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视角,为知识分子对主导性压迫话语的变迁与碰撞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话语立场。本文将以作品中处于流散状态的主人公为研究对象,探索流散者在母国文化与异质文化对比的经历体验,并从中获得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最后重建自己文化身份的这一过程。金凯德通过塑造露西这一人物形象,探讨了其在受后殖民思想影响的加勒比和美国都难以获得认同,于是选择“第三空间”。同时,这部小说也反应了主人公在努力确立平衡和完整性过程中所做的抗争,也为处于文化杂糅下的后现代流散者的身份构建提供了可能。通过对《露西》的流散批评解读,笔者向读者展示了加勒比人身份背景的特殊性,他们流散他国,却又在构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身份上不断努力。因此,通过该论文,笔者希望在扩大对金凯德和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同时,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一群体的文学创作和文化身份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