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心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无影响。 方法:连续入选笔者所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二区病房于2015-01-01至2015-06-30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名,记录每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心脏超声结果。按NYHA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19例)、Ⅲ级组(23例)、Ⅳ级组(18例),比较每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内径(LVEDD)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以及分析25(OH)D与LVEF、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了解25(OH)D水平与心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将上述60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在同时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组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ug/d,口服)作为维生素D补充组,另一组则设为对照组,每例患者每8周随访一次,共24周,之后对完成该项研究的患者再次记录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5(OH)D、LVEF及NT-proBNP进行组内比较,观察各指标治疗前后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25(OH)D、LVEF及NT-proBNP进行组间比较,观察有无统计学差异,以此来了解对慢性心衰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以改善其预后。 结果:按NYHA分级时,对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两两进行组间比较,随着心衰患者NYHA分级的增高,其血清25(OH)D水平呈逐渐减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值呈逐渐减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则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血清25(OH)D之间r=0.698,P<0.01,两变量之间呈正相关,说明LVEF值越低,血清25(OH)D水平越低;NT-proBNP与血清25(OH)D之间r=-0.731,P<0.01,两变量之间呈负相关,说明NT-proBNP水平越高,血清25(OH)D水平越低。随机对照研究时,共有41例患者完成了该项研究,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先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较24周前有明显增高(P<0.01),而对照组平均25(OH)D水平较前无明显改变(P=0.79);两组患者LVEF值在24周以后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在24周以后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25(OH)D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LVEF值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而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水平会伴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而适量补充骨化三醇会纠正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同时也会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