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鲤科鱼类,经过近20年的实验动物化研究与应用,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鱼类实验动物,在环境科学、遗传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建立稀有鮈鲫野生型封闭群,不仅有助于满足环境科学等领域对实验鱼的需求,而且该封闭群也可以作为新品系筛选与培育的种源,甚至可用于野生种群的恢复与重建。
本研究以采自四川省汉源县的50对稀有的鲫野生个体为建群原代(P0),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连续培育4代,建立了稀有鮈鲫野生型封闭群-Ihb:IHB。并对封闭群培育过程中每代的形态特征、脏器系数、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监测。主要结果如下:
(1)对稀有鮈鲫封闭群的可数性状、传统比例性状进行了监测,并对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F25)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各品系间的各项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近交系的比例性状与封闭群和野生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各项比例性状在稀有鮈鲫封闭群和野生个体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对稀有的鲫封闭群建群过程中F1-F4代的性腺、肝胰脏、肠、眼球等脏器重量和相应的脏器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稀有鮈鲫雌、雄个体间的大部分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相同体重条件下,封闭群不同世代的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封闭群各代生长监测结果表明,F2-F4代在60、90日龄时期的全长、体长、体重均大于F1代:F2-F4代全长、体长、体重的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等与F1代相比,也均有一定程度上升;F2、F3、F4代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较小,总体来说,稀有鮑鲫封闭群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性能。
(4)比较了稀有鮈鲫封闭群建群原代、F1-F4代各批次的产卵间隔、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发现,各代的产卵间隔无明显差异,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在各代间虽有一定的波动,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5)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稀有鮑鲫封闭群各代(P0-F5)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监测,11个微卫星位点在封闭群共检测到等位基因57个,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282,能较好地反映稀有鮑鲫封闭群的遗传多样性.各代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等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群传代过程中未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各代间的遗传相似性在0.99以上,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08(p>0.05),基因频率在各代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Ihb:IHB的培育较为成功,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的要求,可以作为一个实验动物品系:同时该群保持着与野生种群相似遗传结构,也预示着它可以在物种保护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