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全封闭压缩机阀片动态特性与应力疲劳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如何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一直是制冷领域的市场需求和研究热点。阀片是压缩机循环工作的关键构件,其性能状况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性能。本文以小型全封闭压缩机阀片为研究对象,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角度研究压缩机阀片的运动规律和受应力情况,及两者对压缩机性能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依据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建立了压缩机气缸容积与各运动部件之间的数值关系。提取阀组、活塞、气缸等构件的几何模型,结合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压缩机阀组流体域、结构域的数值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方法能求解流体的压力和速度、以及阀片的运动速度与升程位移等。为了验证压缩机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的准确性,搭建了实验验证平台。通过两种工况下吸、排气压力和气缸内压力变化的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数据对比,验证了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准确性。(2)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计算求解,探究了压缩机在不同压缩比、不同曲柄转速、不同限位器高度下排气阀片的运动速度、升程位移等动态变化,以及排气质量流量和排气回流量的变化规律。依据模型数据分析,压缩机阀片在压缩比为8.65、排气限位器高度1.68mm、转速保持在2400~3000r/min时,排气回流量小、运行性能较佳。(3)阀片应力受到其动态特性影响,通过数值模型研究对比了不同压缩比、不同曲柄转速、不同阀片厚度下吸气阀片的受应力情况,得到本文压缩机在压缩比13.71、转速保持在1800~2000r/min时,吸气阀片运行受到的应力较小。根据吸气阀片所受最大应力值和应力云图可得到阀片腰部区域在运动过程中受应力较大。对加速寿命标准工况下的阀片受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吸气阀片受弯曲应力影响较大。并且依据阀片设计理论对阀片应力疲劳进行初步分析。(4)通过压缩机加速寿命实验平台对压缩机进行了四种不同时长的加速实验。将加速实验后的吸气阀片分区,用X射线衍射仪、三维表面测量仪和金相显微镜对阀片进行观测、检测。通过对比吸气阀片微观现象发现,数值分析中阀片受应力最大的腰部区域产生了微变形,其内部金相发生变化,且腰部积累的循环应力造成内部残余拉应力明显增加。本文利用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方法研究压缩机阀组,弥补和降低了实验测量的难度。基于流固耦合压缩机模型,分别对比分析了吸、排气阀片在不同工况与不同设计参数下的等效应力值、排气流量值。相关结论能为判断压缩机阀片疲劳和评价压缩机阀片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对压缩机阀片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商业模式的更新,传统的金融模式正在逐渐被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商业模式所代替,众筹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也随之兴起,众筹通过在资金需求
近年来,因电子加速器技术在工农业和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其发展迅速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辐射屏蔽安全设计是加速器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加速器辐射屏蔽
杂豆是人类膳食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杂豆食品到达大肠后,可有效增加肠道菌群丙酸和丁酸的代谢产量,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降低肥胖症、炎症性肠病、结肠癌
正交表和覆盖阵列是组合设计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它们在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能够解决固定强度的交互测试问题,但在一些复杂的
光学表面中心偏差是光学镜片加工和系统装配工艺中的常见误差之一,中心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光学镜头成像质量的优劣,因此镜片中心偏差检测与系统定心装配是高精度光学镜头制造
近年来,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光电效率已经达到了25.2%,成为了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发展的有利竞争者。在已报道的空穴传输材料中,2,2’,7,7’-四基(N,N’-双(对
溜井是矿山生产中矿岩运输的重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变形、失稳和垮塌等严重问题,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矿山溜井能够连续、稳定的投入生产使用,研究溜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高效可移动电化学储能器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然而其有限的储能性能、电极材料资源限度以
微纳机电系统((Micro/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NEMS)的核心部件——微纳谐振器有着高灵敏度、高品质因数、高谐振频率等多种优越的性能。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具质量轻、制备工艺简单、可通过溶液加工成柔性大面积器件等优点,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论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喹喔啉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