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民族学领域的同性恋研究长达百年,主要包括对非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同性恋现象的研究,和对西方都市同性恋社区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的同性恋身份认同传播到世界各地,非西方世界的城市中也逐渐形成了现代性的同性恋身份认同与社区。昆明的男同性恋人群就正在形成他们的身份认同与在此基础上的男同性恋社区。基于此本人此次在民族学领域研究昆明的男同性恋人群,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都显得非常重要。
本人阅读并梳理了大量民族学领域同性恋研究的理论与民族志著作。然后在昆明的男同性恋人群中做了一年的田野工作,包括参与观察与深入访谈,尊重有差异的个体,收集了大量男同性恋者自己作为主体的声音,并结合族群认同理论、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福柯对话语、权力与主体的分析等等对民族志田野资料进行了分析,撰写出本次的论文。
本论文提出了昆明的男同性恋人群社区建构这一论点,按照“具有同性性欲望的个体--个体同性恋的身份认同--群体认同--社会结构中的男同性恋群体--艾滋病干预的男同性恋社区--主体性的社区”这一脉络来分析昆明男同性恋人群的社区建构过程。首先,社区建构是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本文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分析了昆明男同性恋者是如何从对同性有性欲望的个体到一名男同性恋者的,然后通过网络迅速从个体认同走向群体认同的。其次,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二元对立的社会性别结构及男权制异性恋的婚姻结构对男同性恋个体产生了结构性的压迫,男同性恋人群在压迫下的实践中形成了与其他社会人群的边界。然后,艾滋病话语定义了男同性恋人群,并使昆明的男同性恋人群得到了凸显,防艾社区得以形成。最后,昆明的男同性恋者作为主体在构建自己的社区,通过男同性恋语言的创造、多元化的性、对身体的控制等来表达自己的主体身份,并在主体身份建构过程中形成了家族性小圈子,这才构成了昆明男同性恋社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