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1982-2012年间发表的有关赵孟頫画品和画论研究的期刊文献和著作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上篇“画品”重点分析了赵孟頫仕元问题的研究、赵孟頫画品和人品的研究。结论是:论及赵孟頫仕元问题的研究文献繁杂纷乱,而因仕元而引发的人品评价的专论研究虽然数量不多,而且在评价上也截然相异,但基本上都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尤其对仕元的研究,做得相当充分扎实,已达到历史的最高研究水平。对赵孟頫画品和人品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但真正有价值仅在少数,虽然因立场不同而观点相歧,但各有其自圆其说的合理性。关键是,不同的观点都未能完美地解决“画品即人品”的矛盾,所以尚可以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大量的文献,则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研究、学术失范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下篇“画论”重点分析了赵孟頫“古意”论研究、“书画同源”论研究。结论是:对与“古意”相关的赵孟頫的书画鉴藏研究文献,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工作做得很深很细,亦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足之处是除了李铸晋在《鹊华秋色图》、《赵孟頫<二羊图>之意义》二文中曾联系寓目作品的构图、布局之外,没有人把赵孟頫所过目、经手过而迄今仍存世的历代名迹与赵孟頫迄今传世的相关作品的笔墨、用色等进行比对,后辈学者如能从这一角度加以研究,可以使“古意”论得到更加切实的前提条件的支持。对“古意”论的研究文献,数量庞大,真正有研究价值的仅少数,在这些文献中,把什么是“近世”(一作“近体”)、什么是“古意”、以及赵孟頫为什么要倡导“古意”、对“古意”论的评价、“古意”论对元代和明清的绘画史演变有何影响等,已经阐释得非常全面,虽然在评价上或有相反的观点,这是因立场不同所致,不必苛求统一。而大量的文献,亦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研究、学术失范现象,如把刊于《东图玄览》和《书画旨》的赵孟頫“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一语注作出自《铁网珊瑚》等。对于“书画同源”论的研究文献,瀚如烟海,真正在方法、观点上有创新价值的则不多,但即使这少量的论文,对于“书画同源”论的外延和内涵、源头和流变、正面的意义和负面的影响,在客观上论述已经相当全面,在主观上或有不同的评价,各有其学术的价值。严重的问题同样在于大量的重复研究、学术失范,包括对赵孟頫“书画同源”论经典文本中的“写竹还於八法通”,竟然也有误作“还与”、“还应”、“还须”、“还需”,甚至误作“六法原与”的。纵观近三十年赵孟頫画品和画论的研究,相比于其他重大课题如“六法”论研究、“南北宗”论研究,“一画”论研究等等,在学术方法上注重实在,摒弃玄虚,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并继承发扬的;在学术质量上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同样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大量重复研究、学术失范,则不仅仅只是赵孟頫研究中所存在的个别现象,而是遍及中国美术史论几乎所有重大课题研究的乱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后辈学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