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林下经济,不但是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推动了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的转变,使农民“不砍树也致富”,实现了生态环境受保护、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双赢。当前,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存在着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林下开发与生态保护、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等矛盾。林下经济发展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大多研究是关注经济效应,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关研究较少,对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还不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福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三,以福建林药产业的林下种植草珊瑚和金线莲为例,前瞻性地研究福建林药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林药发展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第四,分析福建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地、劳动力、技术、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方面,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机理;第五,对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提出福建省林下经济应选择模式;第六,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林下经济概念。林下经济以林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林下经济产业是以提高森林生物群体生态生产力及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为目的,提高各种林下动植物个体和菌物生产力为基础,获得最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林下经济相当于林业经济的一个分支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林下经济的理论基础以及已经发展的林下经济的经验,林业经济逐步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柱产业。第二、林下经济发展的趋势。林下经济将朝着多元化、多功能性、规模化、市场营销观念、智能化和生态化的趋势发展;第三、政府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其发展是以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为前提,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兼具营利性产业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双重属性。通过对草珊瑚、金线莲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林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对资金注入、技术提升、市场开发等都起到推动作用。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产生,仅仅靠农户的推动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政府、其他生产合作组织进行推动和合理引导。同时,由于可开发利用的林地多处在偏远山区,林权制度改革后,多数林地已确权到户,林下种植多数较为分散,如果要让广大林农参与,需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形式。第四、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受到林地、劳动力、技术、资金、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林地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技术、市场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政策、资金是林下经济发展的牵引力。第五、提出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从森林生态的稳定性出发,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林菌、林蜂、林药、林禽和森林旅游,其中:林药、林禽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而且还能够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适宜在自然条件优越地区的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发展;林菌、林蜂模式因对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干扰较少,适宜在重要生态区位的森林中发展;森林旅游则是借助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优势来吸引游客,无论是自然条件优越地区的商品林、生态公益林,还是在重要生态区位林,只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人数的最大容纳量等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均可适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