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梗阻性黄疸指的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导致的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进而引发的黄疸,因胆汁不能进入消化系统,梗阻性黄疸最终可导致多种病理生理紊乱,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引起胆道感染、肝脏衰竭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该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此时应选择姑息性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曾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手段,但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通过介入手段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为首要选择。目前通过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式主要有经ERCP途径和经PTCD途径两种方式。临床上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引流能够使患者最大获益,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对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及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黄疸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为今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案选择提供临床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ERCP或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例共97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ERCP组及PTCD组(其中ERCP组60例,PTCD组37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黄疸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共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肝胆外科所有行ERCP或PTCD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例共9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ERCP组和PTCD组。ERCP组共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PTCD组共37例,男22例,女性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梗阻位置、术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PTCD组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阻部位不同对手术成功率无影响(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ERCP组与PTCD组患者手术前谷丙转氨酶、谷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移酶指标与术后进行对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肝功能下降数值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部位不同对手术前后各项肝功能下降数值无影响(p>0.05)。对术后并发症:ERCP组共6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共6例,发生率为10%,其中急性胰腺炎3例,胆系感染2例,支架堵塞导致引流不畅1例。PTCD组共3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共10例,发生率为27.03%,其中胆系感染4例,导管脱位、堵塞致引流不畅6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高位胆道梗阻患者中,ERCP组与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ERCP组与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术后住院天数:ERCP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数为5.56天,PTCD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数为6.08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ERCP组患者住院费用平均数为40709.68元,PTCD组患者住院费用平均数为17004.34元,ERCP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PTCD组,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ERCP与PTCD均为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损害,但两者减黄效果、手术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 2.在治疗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时ERCP术后并发症较PTCD组更少,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时两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ERCP总体术后并发症较PTCD组更少。 3.对于部分ERCP失败的患者,PTCD仍有治疗价值;PTCD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RCP组,两组患者间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 4.综上所述,ERCP与PTCD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病人身体状况、梗阻部位、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