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入侵性害虫,2008年首次在广东省发现,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云南、四川、台湾、新疆11个省发生。本文对扶桑绵粉蚧的分子鉴定及在中国的扩散路线进行研究。 1.扶桑绵粉蚧的分子鉴定。 利用线粒体COIDNA、18SrDNA和28SrDNA三种遗传标记对扶桑绵粉蚧及其近缘种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solani)和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manihoti)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18S可鉴定扶桑绵粉蚧及其近缘种。扶桑绵粉蚧18S基因均一致(H1’),与石蒜绵粉蚧(H2’)和木薯绵粉蚧(H3)18S基因均不相同,遗传距离分别为3.2%和3.8%;2)28S可鉴定扶桑绵粉蚧及其近缘种。扶桑绵粉蚧(H1”)与石蒜绵粉蚧(H2”)和木薯绵粉蚧(H3")28S基因均不同,遗传距离分别为1.2%和6.8%;3)COI不能鉴定扶桑绵粉蚧。单倍型H5和H6为扶桑绵粉蚧独有单倍型,其可与近缘种区分开。特例泰国石蒜绵粉蚧(H1)被分在扶桑绵粉蚧一类,无法鉴定,一种可能原因是形态鉴定有误,尚需待检验。 2.扶桑绵粉蚧扩散路线研究 对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美国、塞内加尔的253个样本,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推断了扩散途径和方式。1)线粒体COI序列分析表明,中国存在3个COI单倍型,且仅有1-2个碱基差异。江西永修、福建厦门、海南海口的单倍型(H1,比例39.15%)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的单倍型完全一致,新疆乌鲁木齐、广东广州、云南永仁、浙江杭州、江西吉安为中国特有单倍型(H2,比例55.14%);单倍型H3仅在存在于云南永仁样本,比例很小(0.78%)。中国种群与美国和塞内加尔种群的单位型不同,碱基差异为6-24。2)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8个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很小,而在不同国家间种群的遗传分化较大。3)NJ树和最大简约网络图均显示,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国构成一组,美国佛罗里达和非洲塞内加尔类群构成一组,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种群为单独一组。因此,中国扶桑绵粉蚧极有可能来源于巴基斯坦、印度或者泰国,而来源于美国及非洲塞内加尔的可能性较小。扶桑绵粉蚧多次入侵中国,而在中国国内主要伴随寄主植物人为调运快速大范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