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于2010年,2011年正式招生。目前,我国已经有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18所高校招收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从筹划阶段、试办阶段到现在的起步发展阶段,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出版行业输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比较国外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总结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特征及其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和意见,促进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出版产业正处在市场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语境的巨大变革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诉求,原有的编辑出版学硕士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出版行业发展的需求了,另外编辑出版专业强实践性与复合性的学科特点也要求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编辑出版学硕士教育作出改变。作为以培养具有系统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其存在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的。从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对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特征。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采取“借鸡孵蛋”的挂靠模式培养人才。各院校以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简称出版教指委)制定的培养目标为参考标准进行出版人才的培养,采取大一统的招生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主干课趋同的特点,并通过运用双向互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校内外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和建立双实践基地等措施,使得我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过,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仍然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存在学科定位模糊,培养目标缺乏个性,课程设置过度强调共性,产学研联系不够紧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后天欠缺等问题,对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以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比较国内外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异同,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想要取得长足发展,首先要明确出版学学科定位,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科学规划课程安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升级教学模式,同时调整入学门槛,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不断优化出版专业硕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