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治疗“瘀热在里”发黄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经历了由治黄疸向治水肿演绎的过程。综观该方的应用的源流不难发现,该方虽是仲景为黄疸而设,后世在应用中却远远超出了其原本应用范畴,成为延续与发展仲景理论的范例,印证了仲景所言的“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诊治规律。此外,不管后世应用该方如何变化,其所针对的病机皆为:肺失通调、湿热互结。因此,但凡热与湿邪相恋于内,胶固缠绵为病,或熏蒸肝胆,致胆汁外溢而为黄疸,或侵淫头面四肢发为水肿等,皆可仿此。
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梳理出解表发汗在中医多种病证中的应用规律,认识到解表发汗法的适应范围颇为广泛,不仅可用于外感病,亦可用于内伤杂病,有宣畅气机、调理三焦、透泄水湿、宣肺利水、祛风散寒、调理阴阳等作用。该方的适应证,就其病位而言,不仅为邪客于肌肤、毛窍、筋骨、玄府、营卫腠理等部位,也包含里证在内;就其病因病机而言,除因感受风寒外,还包括水饮内停,水湿泛滥,冷热失调,营卫失和等;就其脉证特点而言,凡具有疼痛,身痒,湿邪困滞导致的身体拘急不舒,哮喘,或水肿脉浮等症状者;就其病性而言,偏实者即可。
此外,就该方方药配伍而言,之所以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在于其中运用麻黄,而非如麻黄汤中麻桂同用,此时患者体质相对较强,应尽快发汗解表,祛除在表之湿热之邪。同时全方还运用杏仁,与麻黄相伍,一升一降,条达肺气的宣降,恢复其通调水道之功能,提壶揭盖,通调上焦以恢复水液代谢,祛除在里之湿热之邪。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课题还就该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做了观察,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能显著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提高患者IgG、IgA及补体C3的水平,反映该方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体液免疫有确切的调节作用,这应该是该方能够治疗慢性肾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为深入探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的肾小球疾病的效应机制,本课题从细胞层次和分子水平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方具有直接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增殖的效应,其效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该方对系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调控系膜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而实现;同时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具有诱导HBZY-1细胞凋亡的效应,该效应是通过该方对凋亡调控基因(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相关X蛋白)的表达调节而产生的。初步揭示该方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的效应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治疗肾小球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机理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