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洪涝灾害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化发展增加了不透水区域,使城市地区丧失了雨水渗透和蓄水功能而带来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雨水资源利用对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或者过量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城市径流控制和水文循环过程修复有着显著效益。而目前国内外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大多仅停留在水资源的天然职能上,对雨能的利用仍是空白,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电絮凝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生活污废水和微污染水等处理,查阅国内外文献极少有学者将电絮凝法应用于雨水处理净化,为此本文开展研究探讨雨水电絮凝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首先以杭州为例从降雨量和雨水水质两方面分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优越条件,探讨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接着系统地介绍了雨水雨能联合利用模式(Rainwater&RainEnergy, RWRE),并以金华市小型雨水电站示范工程为例进行雨能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通过电絮凝分批试验考察不同阴极材料的除污效果及除污机理,研究表明电絮凝除污效果整体较好,污染物主要通过电氧化还原、电絮凝和电气浮去除,且A1-A1电絮凝比A1-Ti电絮凝的除污效果更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电极间距、初始PH、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对污染物去除率影响的显著程度及电絮凝处理屋面雨水的综合最佳条件,得到雨水电絮凝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是电极间距为2cm,PH为8,电流密度为30A/m2,反应时间为30min,沉淀时间为20min。此条件下色度、浊度SS、COD、TP、NO3--N、 Fe、Zn、Mn及Cr6+的去除率分别为89.29%、84.43%、89.58%、25.71%、40.63%、24.00%、77.78%、100%、63.31%和85.71%,且出水各指标值都满足城市杂用水标准、景观环境用水标准、生活杂用水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雨水电絮凝连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雨水电絮凝处理工艺运行稳定且出水水质较好,能满足上述回用水标准要求,其中对色度、浊度和SS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4.95%~88.35%、76%~100%和76.19%~95.24%。能耗分析表明雨水电絮凝处理工艺的电能消耗为1.002kW·h/m3,以杭州市电价为例处理1m3屋面雨水需要花费0.539元,处理成本较低。因此雨水电絮凝处理工艺技术可行、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其小规模雨水净化能满足日常杂用水要求,后续可根据RWRE模式建立集屋面雨水收集、发电、净化及供水于一体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