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白蚕蛾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也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本文在筛选合适蜂种的基础上,研究了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控制作用,结果如下:
1不同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偏好性比较
在供试的8种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短管赤眼蜂、舟蛾赤眼蜂、暗黑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5种赤眼蜂较其它3种赤眼蜂更偏好寄生灰白蚕蛾的卵,每雌在灰白蚕蛾卵上的接触次数、寄生卵数都相对较多,且羽化率也都较高。广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最多,但寄生卵数却很少,只为4.55粒/雌,羽化率也很低,为27.86%。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灰白蚕蛾的卵数很多,仅次于松毛虫赤眼蜂,为14.35粒/雌,但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很少,为1.20次/雌,羽化率也很低,为24.17%。卷蛾分索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卵数都是最少的,分别为0.60次/雌和2.20粒/雌,且被寄生卵全部不能发育成功。
2不同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供试8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模型II型,且除卷蛾分索赤眼蜂外其它几种赤眼蜂都达显著水平。卷蛾分索赤眼蜂、广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3种蜂的最大寄生量都较低,均不超过13.00粒,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潜能不大。玉米螟赤眼蜂的最大寄生卵量最多,为32.89粒,但玉米螟赤眼蜂和舟蛾赤眼蜂的后代雌蜂率都较低,分别为32.67%和43.61%,且玉米螟赤眼蜂羽化率也较低,为38.76%,因此灰白蚕蛾卵并不合适这两种蜂的生长发育。而短管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的最大寄生卵量都在18粒以上,其中松毛虫赤眼蜂的最多,高达25.77粒,羽化率及其雌蜂率也都超过了80%,且这三种蜂的搜索效率都相对较高,处理时间也都较短,由此可以得出灰白蚕蛾卵是这三种蜂的合适寄主。
3三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卵龄选择
灰白蚕蛾卵龄对短管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3种赤眼蜂的寄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灰白蚕蛾卵龄为6h的卵上寄生卵数最多,分别为15.90粒/雌和12.20粒/雌。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先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龄为24h时达最高,为8.25粒/卵。无论在那个卵龄段,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卵数比其它两种蜂都要多。三种赤眼蜂的羽化率和出蜂总数均在卵龄为6h时达最高值。当卵龄超过48h时,三者的寄生卵数、羽化率和出蜂总数均显著下降。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6-72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较强,而暗黑赤眼蜂对6-48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较强。
4寄主利它素和学习行为对赤眼蜂嗅觉反应的影响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来源于灰白蚕蛾不同部位的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灰白蚕蛾交配未产卵雌蛾腹末鳞片、卵表及其卵液中存在吸引两种赤眼蜂的利它素,且腹末鳞片和卵表中的利它素溶于正己烷,而灰白蚕蛾处女蛾和交配已产卵雌蛾腹末鳞片中没发现吸引两种赤眼蜂的利它素。
在学习行为方面,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学习能力较强,其羽化后学习经历可明显增强其对灰白蚕蛾卵表和卵液的挥发性物质的趋性,而幼期经历对其行为没影响;短管赤眼蜂的学习能力较弱,无论是羽化后的学习经历还是幼期的学习经历对其在卵表和卵液挥发性物质的搜索行为中均无影响。
5半自然条件下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
在半自然条件挂卵量相同时,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是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都明显高于3种不同经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羽化后的学习经历可显著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寄生率可达50.66%,显著高于无经验蜂,而幼期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没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都没明显影响。
6自然状态下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控制作用
在自然状态下,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控制效果以蜂卵比为6:1和9:1时最好,其校正寄生率分别为73.76%和74.01%,对卵的致死率分别为82.83%和85.04%。综合考虑寄生效果、致死效果以及放蜂成本,野外实际放蜂时建议选用6:1的蜂卵比为佳。因此,采用淹没式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可以有效地控制灰白蚕蛾的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