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减轻排斥反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肾移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方法以减轻排斥反应,然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引起感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现有药物对于肾脏的血管病变以及慢性移植物肾病的作用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以取代免疫抑制剂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目前关于如何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着眼点。近年的研究多以诱导特异性免疫抑制为靶点,其中,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较为明确,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其中促进移植物耐受的称为耐受性DC (tolerogenic DC, tol DC),而诱导移植物排斥的称为免疫原性DC DC在正常情况下多以不成熟的形式存在,其MHCⅡ分子以及协同刺激因子(CD80与CD86)的表达水平较低,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较低,常被认为是tol DC的原型。姜黄素提取自植物姜黄,具有强大的抗炎效应,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还能够对DC以及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体外培养大鼠DC,研究姜黄素对DC表型的影响;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姜黄素处理的DC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研究姜黄素处理后DC在肾移植中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DC,并分为未成熟组(无处理因素)、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处理)、脂多糖(LPS)组(给予LPS刺激)、姜黄素+LPS组(姜黄素处理后给予LPS刺激)等四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llc、MHCⅡ、CD80以及CD86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IL-12的分泌情况。分离Lewis大鼠脾脏来源的T细胞,通过MLR检测上述各组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次MLR后收集同种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分别使用Wistar与Fischer344大鼠来源的DC再次MLR,以观察各组DC对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的影响。以Wistar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为对照组(无干预因素)、未成熟组(术前输注未成熟DC)以及姜黄素组(术前输注姜黄素处理的未成熟DC)。观察各组大鼠的抑制后的肾脏病理改变以及移植肾存活时间。并分离姜黄素组以及正常Lewis大鼠的T淋巴细胞,分别使用Wistar与Fischer344大鼠来源的成熟DC为刺激细胞行MLR,观察各组大鼠T淋巴细胞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各组细胞表达DC标志性分子CDllc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LPS明显诱导DC对CD80、CD86与MHCⅡ的表达(P<0.05),而姜黄素能够抑制此作用(P<0.05)。ELISA检测发现LPS显著增加DC对IL-12的分泌(P<0.05),而姜黄素能够抑制LPS所诱导的IL-12产生(P<0.05)。在初次MLR中,未成熟DC与姜黄素处理的DC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LPS能够刺激DC对T细胞增殖的诱导,而姜黄素处理后的DC,即使在炎症刺激的情况下,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较弱。再次MLR时,未成熟DC与姜黄素处理的DC能够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LPS刺激后的成熟DC则不能诱导这种无反应性的产生,对T细胞具有诱导增殖的作用;姜黄素处理后的DC在LPS的刺激下,仍然具有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的能力。大鼠肾移植后7d,与对照组相比,未成熟组肾脏的病理改变明显得到改善,而姜黄素组改善的程度则更加明显。另外,未成熟组的移植肾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而姜黄素组的移植肾存活时间较未成熟组延长更为显著(P<0.05)。另外,姜黄素组受体大鼠T细胞对供体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明显弱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结论1.姜黄素处理后的DC能够保持未成熟的表型,并可抵抗炎症刺激(LPS)所诱导的成熟反应。2.在与同种T细胞混合培养时,姜黄素处理的DC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3.姜黄素处理后的DC能够耐受体内复杂环境刺激的成熟,从而诱导T细胞对供体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而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