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食品、化妆品及医药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色素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天然色素因具有安全、无毒,且对人体有营养和保健作用,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尤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消费者对天然色素抱有浓厚的兴趣。内蒙古贺兰山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营养丰富,色泽鲜艳,产量之大,开发其作为天然色素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利用内蒙古贺兰山盛产的野生紫红丝膜菌(Cortinarius rufo-olivaceus)子实体作为色素原料,较系统地探讨了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和生产工艺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色素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得出紫红丝膜菌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0h,提取次数为4次,而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色素提取影响较大。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320nm;色素对自然光、紫外光不稳定,对室内光稳定,暗室条件下可以长期放置;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颜色,酸性条件为紫红色,碱性条件为堇紫色;色素色价为64;色素对Fe3+不稳定,对K+、Na+、Ca2+、Mg2+等常见金属离子相对影响较小;对氧化剂不稳定,对还原剂稳定;对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相对稳定,色素加柠檬酸有红色沉淀物出现;对常用防腐剂苯甲酸钠相对稳定;在温度低于100℃时,温度的变化对色素变化影响甚微。对紫红丝膜菌色素粗提物的化学成分作了系统研究,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层析法、结晶法等常规方法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电喷雾质谱或电子轰击质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DEPT135核磁共振谱、HMQC核磁共振谱以及其他常规物理化学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M1为棕榈酸、SM2为麦角甾醇、SM3位麦角甾醇过氧化物、SM4为大黄素甲醚、SM5为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并对紫红丝膜菌色素非晶体部分的黄色油状物SM6和紫色粉末物SM7作了GC-MS分析,结果显示SM6中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E,E)-2,4-癸二烯醛(58%)、十四烷酸(55.78%)、2-癸烯醛(50%)、邻苯二甲酸异丁基十一烷酯(47%)、2,4-癸二烯(41%)、2-十一碳烯醛(31%)、2-甲基-Z,Z-3,13-十八碳二烯酸(18.45%)等;SM7中主要为饱和直链烷烃,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1,2-苯二羧酸丁基环己酯(23.90%)、三十烷(22.63%)、二十九烷(21.04%)、十七烷(18.84%)、二十八烷(13.58%)。为了确保紫红丝膜菌色素的食用安全,对紫红丝膜菌色素粗提物做了急性毒理学实验,色素LD50测定,采用常规灌胃给药途径,但因受药物配制浓度及给药体积限制,未找到该色素粗提物一次灌胃所能引起小鼠中毒死亡的剂量,故无法测得其LD50。用最大耐受量测定方法,当给药浓度达到16g/mL时,小鼠开始活动减少,后恢复正常。连续观察7d,实验动物的体重、饮食、尿便无异常变化,无中毒症状。第8d处死动物进行剖检,观察主要组织器官,即心、肝、脾、肺、肾等,外观未见异常变化。由此测得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最大耐受量为400g/kg。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紫红丝膜菌色素毒性极小,再结合当地群众长期食用紫红丝膜菌,无中毒现象发生,认为可以开发利用。对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做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紫红丝膜菌子实体含糖量较高,总糖含量高达47.76%、多糖4.5%、粗蛋白9.76%、粗脂肪5.4%,水分11.2%;紫红丝膜菌子实体含有15种氨基酸,总量为12.214%,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含量为4.746%,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86%,色氨酸、酪氨酸和胱氨酸在丝膜菌子实体中未检测到。与贺兰山其他分布较多的野生食用菌比较,其中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的27种矿物元素中,人体必需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如Ca,Mg,P,Fe,Cu,Mn,Zn等元素中,Ca,Mg,P,Fe,Mn含量较高,Cu和Zn的含量相对较低。对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应用做了简要探索,包括紫红丝膜菌饮料茶和紫红丝膜菌方便面汤料的制作。结果显示,紫红丝膜菌饮料茶颜色为紫红色,口感细腻,既有紫红丝膜菌的浓香味,又有绿豆、茶叶的清香味;汤料颜色为棕红色,具有紫红丝膜菌固有的香味。总之,紫红丝膜菌子实体提取物颜色鲜艳、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矿物元素、多糖等营养成分,并含有多种具有一定抗肿瘤及其他药理活性和香味的化学成分,因此贺兰山紫红丝膜菌在天然色素和香料以及其他食品、化工方面极具有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