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经过多年注采后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采收率相对较低(约30%),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状态。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和提高采收率,需要对油藏地下认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精细油藏地质模型。以港西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为例,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方面的数据资料,在当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储层构型分析和地质建模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对港西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储层开展详细深入的研究,为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预测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地下曲流河储层沉积学表征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层序地层学以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为核心理论,在年代地层框架内进行地层叠置样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的研究。在区域构造资料和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结合全区可较好对比的标志层及测井频谱分析结果,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划分为60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60个单层),进一步合并为2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22个小层)和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2个三级层序),结合对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和横向相变的研究,建立港西一区一断块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在曲流河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结合每个单层砂体等厚图,详细刻画了60个单层的沉积微相,微相单元包括复合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扇、河间薄砂和泛滥平原等。复合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两种分布模式:连片状分布的多期河道叠置模式和泛滥平原泥岩背景下的孤立河道模式。曲流河道砂体垂向演化模式的研究表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应比值(A/S)的旋回性变化是河道砂体发育规律的主控因素。然后着重对单河道及储层构型进行深入分析,其结果表明单河道砂体宽度范围为80-400m,根据经验公式、地层倾角测井和开发对子井计算得到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倾角在4-6°之间,据此计算宽深比在18-22之间,点坝平面宽度大致为50m。根据以上内容的研究,对工区曲流河储层物性参数进行统计和总结,建立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地质知识库,包括岩性岩相、沉积模式、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和隔夹层等几个方面。最终以沉积相模型为约束,优选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为剩余油预测提供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