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寒冷,沼气的生产存在发酵过程中过度酸化和产气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传统微生物学、现代分子生态学和生物学技术手段,从新鲜沼液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丁酸的梭菌芽孢杆菌(Clostridium),并将其扩大培养后转接至厌氧发酵体系使之成为优势菌群,通过丁酸梭菌预发酵处理,将水解发酵阶段的产物控制为以丁酸为主的混合物,进而达到提高体系产沼气速率和产沼气量的目的。(1)通过亨盖特厌氧操作技术,将沼液中的微生物富集培养,特异性地分离、筛选出1株梭状芽孢杆菌,并进一步进行验证实验,包括碳源实验、吲哚反应、明胶液化和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2)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初始pH值、发酵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碳源和氮源对丁酸梭菌扩大培养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7.0℃,接种量为5.0%。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10g/L,碳酸氢氨10g/L,葡萄糖10g/L,盐溶液40ml,半胱氨酸0.5g/L,刃天青0.5ml/L(0.1%),配置过程中严格厌氧。(3)建立并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监测沼气发酵过程中丁酸梭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定量的10倍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为模板进行扩增和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显示各浓度标准品的扩增曲线间呈现良好的梯度分布,标准曲线的Ct值和起始模板拷贝数在1.9×101~1.9×106。拷贝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为Y=-3.56X+57.55(代表起始模板拷贝数的对数,Y代表Ct值),且Ct值与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的相关性为0.997。通过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内丁酸梭菌数量动态变化规律与丁酸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4)以猪粪为发酵基质,用丁酸梭菌对猪粪进行预发酵,提高沼气发酵产酸阶段的丁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确定丁酸发酵过程中的显著因素,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优化丁酸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含水率、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62.04%、27.22h和37.13℃。在优化出的最佳的条件下,丁酸的实际发酵产量达到21.13g/kg,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知最佳丁酸产量为21.55g/kg,说明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猪粪的丁酸预发酵是有效的。(5)以优化后的丁酸预发酵条件进行沼气发酵,其沼气产量比未经预发酵的对照相比,沼气产气量提高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