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强、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伴随着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轨迹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它与以往任何时期、任何地点的贫困都有所不同,经济转型、城市化、全球化以及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情况赋予我国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以新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第一,研究我国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其次,研究我国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再次,研究我国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关于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贫困问题及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为了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城镇的贫困问题,在中央的支持和扶持下,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反贫困制度建设,实施积极有效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保障民族地区城镇贫困人群的生产和生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体说来,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二,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技能。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实施贫困人员职业培训计划,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和长效措施;完善对贫困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体制。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险立法进程;努力使社会保险覆盖全体居民;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和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第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市专项救助,逐步完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实现社会救助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