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瘤胃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瘤胃细菌、古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相对细菌而言,真菌数量少,繁殖慢,在瘤胃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无疑处于劣势。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瘤胃真菌和瘤胃细菌能共存于同一系统中,这不仅与瘤胃的生理特点有关,还与瘤胃真菌的底物利用特性及与其它微生物的营养互作有关。为此,本试验集中研究了不同底物(不同木质素含量底物和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细菌的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试验共分6部分进行。 1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研究 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h累计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中,稻草秸组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酶活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显著高于稻草秸(P<0.05)。 2 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结合体外发酵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随体外发酵的进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以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为底物时,瘤胃真菌数量均在48h达到最大值,且真菌数量的最大值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显微观察显示,体外发酵前72h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孢子囊数量均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而附着于黑麦草叶、黑麦草茎和稻草秸切缘的孢子囊数量差异不显著。瘤胃内培养结果表明,稻草秸切缘和表面孢子囊数量均在48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黑麦草茎切缘和表面上的孢子囊数量均在24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稻草秸切缘和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