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一系列交流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成功的交际”(Wiemann,1975:54)。课堂上教师不仅以他的语言行为传授知识,还以他的非言语行为传递大量信息,表达他对学生的期望、赞许、鼓励。这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影响课堂教学。究竟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对教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们的非言语行为是否可以进行系统的调整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在美国学者库柏关于课堂中非言语交际的功能理论、Rosenthal和Jacobson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2006年3月至6月份跟踪调查了湘南学院附属小学两位英语教师两个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研究了两位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此研究证明了小学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能够调整;他们的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调整能够改善英语教学。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证: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调整对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两位教师所教的两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英语背景。然后利用录像分别观察两位教师各自的三堂英语课非言语行为的出现频率、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效果。课后组织学生填写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以及对师生关系、学生的课堂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影响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进行现场访谈,以便获取及时的反馈情况。在这期间两位教师都学习了一些关于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理论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录像反馈与学生反馈,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作者利用图表将两位教师各自的非言语行为使用频率、学生对各自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评价、非言语行为对教学的影响的三次数据进行前后纵向对比分析以及横向对比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能够调整;课堂非言语行为调整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该结论与Rosenthal和Jacobson发现的“Pygmalion effects”以及库柏所提出的关于课堂中非言语交际的功能理论是一致的。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研究,为研究英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途径,但本调查仅局限在一所小学的两名英语教师和小部分学生中,研究中的非言语交际的种类也不全面,因此还存在许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