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本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慢性乙型肝炎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超过3.5亿人。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现患有乙型肝炎者为2800万人,年感染率约为2770/10万,年发病率为230/10万。目前临床治疗尚未取得满意疗效,是亟待攻克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研究目的:根据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确立清化瘀毒为治疗大法。临床研究部分运用以清化瘀毒为法的化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初步探索化肝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病例数8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粒,1日1次。试验组(治疗组)在拉米夫定基础上,同时服用化肝解毒汤中药煎剂,每日1剂,浓煎为200ml,分2次口服。对照组在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乙肝清热解毒片,0.3g/片,每次8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主要疗效性指标,如临床症状体征(胁痛、食欲、乏力、腹胀、黄疸、肝脾肿大、舌苔、脉象等),血液肝功能、病原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动物实验部分采用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模型组、化肝解毒汤大、小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5组。按照3ml/kg体重,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空白组皮下注射纯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首次加倍,连续注射10周;皮下注射2周后,分别用化肝解毒汤和乙肝清热解毒片给药,治疗8周。末次给药后,第一批次取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ESR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第二批次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白蛋白(ALB含量、总蛋白(TP)含量、NO、iNOS含量、血清血栓烷B2 (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l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IFN-γ。观察化肝解毒汤对慢性肝损伤大鼠以上指标的影响,以及大鼠体重的变化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38%、35.7%,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24.4%、22%,总有效率为73.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比较各症状积分时,表明试验组各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乏力、黄疸也有一定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两组对ALT、AST、ALP、GGT、TB均有改善作用,同时治疗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在观察两组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指标时发现,两组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于异常升高的血清]HA、LN、IV型胶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42例患者测定了血清CD3、CD4、CD8、CD4/CD8比值,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后CD4细胞上升,CD8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肝脏病理组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检测未见异常变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个给药期间,空白组、化肝解毒大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体重增长正常,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血液生化学指标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AKP活力、ALT活力、AST活力明显增高,(P分别<0.01和<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包括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乙肝解毒片组):AKP活力明显降低(P<0.05), ALT、AST活力明显下降(P<0.01),白蛋白含量升高(P<0.05)。凝血四项结果显示,模型组的PT、TT、APT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PT、TT、APT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化肝解毒大剂量组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大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ESR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值有改善(P<0.05);小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有差异(#P<0.05);阳性药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ESR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TXB2、6-Keto-PGF1α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大剂量组TXB2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差别显著(P<0.01);乙肝清热解毒片组TXB2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血液中NO、iNOS指标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NO含量,iNOS活力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及乙肝清热解毒片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IFN-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IL-4、IL-13含量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1);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IL-2均升高((P<0.05)),各用药组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汇管区内炎细胞浸润现象严重,乙肝清热解毒片组、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以上现象较少。结论:化肝解毒汤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瘀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细胞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化肝解毒汤的作用机理可能是①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②促进肝细胞再生,使受损肝组织得以修复。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再生;③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损伤;⑤改善肝损伤的形态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