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异构网络中小区搜索及随机接入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积极推动着无线通信系统标准化进程。异构部署是3GPPLTE(Long Term Evolution)及LTE-A(LTE-Advanced)标准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典型异构部署场景是宏小区覆盖范围内的Small Cell(小小区)部署,而D2D(设备间通信)、V2V(车辆间通信)则是LTE-A异构网络中的重要辅助通信技术。新的网络部署及通信技术的引入使得网络结构更为复杂,为小区搜索及随机接入等网络接入过程带来了挑战。针对LTE-A异构网络中的小区搜索及随机接入,本文的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针对Small Cell密集部署场景下的Small Cell On/Off(小小区开关)所带来的邻区关系变化,提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PCI(物理小区标识)动态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PCI分组管理,为小小区簇内的开启/关闭状态的Small Cell动态分配不同的PCI,以支持关闭状态Small Cell的小区发现,同时增强开启状态Small Cell的小区搜索及测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PCI固定配置方式,所提出的PCI动态分配方法可有效提升开启状态Small Cell的小区搜索及测量性能。针对V2V的端到端时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随机接入过程。该过程中车辆采用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从而触发优化的初始接入请求过程及优化的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一方面,车辆的资源请求及调度授权与随机接入相结合,降低了车辆的资源分配时延。另一方面,初始随机接入失败的车辆可通过与基站的进一步交互实现接入,从而降低车辆的接入时延并提高接入成功率。针对多运营商共享频率资源的D2D通信,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区搜索过程的跨运营商D2D中继设备发现与接入机制。该机制中UE(用户设备)通过中继UE激活过程及远端UE激活过程支持跨运营商D2D中继设备发现及接入。中继UE在共享频段上广播发现信号及并监听远端UE的接入请求。远端UE在共享频段上检测中继UE广播的发现信号,获取中继UE帧定时及监听定时,进而向中继UE发送接入请求,建立D2D通信链路。该机制在较少的基站侧辅助支撑情况下,通过较少的信令交互实现了跨运营商的D2D通信链路建立。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 LTE-A异构网络下的小区搜索及随机接入相关的三个研究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及解决方案,并对部分研究进行了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市场全球化和行业界限模糊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创新压力加大,仅依靠影响较小的累积性创新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期望通过突破性创新大幅改善产品性能,开辟新兴市场并取得领先地位。本文通过构建营销能力、技术能力、竞争强度和突破性创新行为四者之间的理论与实证模型,以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tata15.0软件探究企业突破性创新行为。本文研究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出了爆发性增长,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技术等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与之密切相关的协作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协作通信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对无线数据业务的追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系统的概念作为5G的关键
并购重组成为企业追求高成长的重要方式,自二零一零年以来在创业板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创业板企业因其广泛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等特殊性,使得其资产的评估容易存在着高溢价,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视频业务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使得无线带宽资源日益紧缺。视频广播方案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同时为不同用户提供视频服务,大大节省了无线
太赫兹波是位于微波和远红外之间的一段电磁波,其具有很多独特的电磁特性,但是对该波段的电磁辐射的了解非常有限,因而此波段被称为THz空隙。近些年来,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
2维(2D)SnO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在微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各国科学家们已从SnO材料及器件的制备研究中发现,SnO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势(3.7eV),其基本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抗由于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带来的码间干扰。在不增加系统的发送功率以及带宽的条件下,MIMO(Multiple Input
随着人类对于基因深入、细致的了解,基因治疗也成为了疾病治疗的新策略,例如对缺氧耐受性和易感性的研究用于治疗因缺氧为主要诱因的疾病。并且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
分子识别作为超分子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目前分子识别的许多方法当中,荧光探针检测由于具备操作简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