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734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1956-2005年近50年我国南部夏季(6-8月)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的方法,将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分布特征分为三种,并通过合成分析讨论了这三种分布型所对应的环流特征;最后通过个例分析讨论了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活动特征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持续性暴雨的关系。
结果表明:(1)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90年代发生在此区域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增多;在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东南沿海,持续性暴雨在各年代的发生次数比较稳定。(2)将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分布特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致型,主要表现为在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持续性暴雨日均降雨量距平分布一致;第二种是东西相间型,主要表现为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部、江西东部的持续性暴雨日均降雨量距平呈东西相间分布:第三种是南北相反型,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地区持续性暴雨日均降雨量距平呈南北相反分布。(3)对三种分布型对应的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各分布型所对应的环流场存在共性特征:典型正异常年,中高纬欧亚大陆上空500hPa位势高度异常从西向东呈“正-负-正”的分布特征;典型负异常年,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在贝加尔湖以南到以北地区呈现出“负-正”的相反分布特征。(4)根据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持续性暴雨时期鄂海阻高活动特征不同,将鄂海阻高活动特征分为两类:高压加强型、脊线转向型。高压加强型可分为移入型和发展型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阻高向东移动至鄂海地区,并在该地区发展加强;后者主要表现为阻塞高压本身在鄂海地区发展加强。脊线转向型可分为转竖型和转横型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阻高脊线在持续性暴雨阶段由准经向逐渐转为准纬向;后者主要表现为阻高脊线在持续性暴雨阶段由准纬向逐渐转为准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