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s)因其优异的性能在照明领域大放异彩,成为新一代的照明光源。众所周知,商用的白光LED是通过将荧光粉与蓝光或近紫外芯片结合而得到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荧光粉出现黄化、发光效率低、寿命减短等很多问题,影响LED器件发光。本文是基于亚碲酸盐玻璃材料,通过高温熔融技术分别将稀土离子与Cs PbBr3量子点熔入到玻璃基质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对制备的稀土离子发光玻璃以及CsPbBr3量子点微晶玻璃的结构特征、光学性能以及发光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合成了以TeO2为主的二元/三元系统下的亚碲酸盐玻璃基质。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适量Zn O的引入,玻璃网络结构中的非桥氧键增多,一些物理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时,硼酸盐四面体[BO4]单元的比例增加,进一步提高了TeO2-B2O3-Zn O体系玻璃的形成能力。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得出碲酸盐的四面体[TeO4]单元有向三角棱锥体[TeO3]单元转化的倾向。在引入高含量的ZnO替代B2O3后,玻璃基质的稳定性变差。2.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合成了以70TeO2-20B2O3-10ZnO为基质(简写为TBZ)的Dy3+/Eu3+离子单掺/共掺亚碲酸盐玻璃。在387 nm激发下,Dy3+/Eu3+共掺TBZ玻璃中观察到Dy3+/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带。Dy3+/Eu3+共掺玻璃的荧光光谱和衰减曲线证实了Dy3+→Eu3+离子存在能量传递。通过改变Dy3+和Eu3+离子的浓度可以调谐绿光和红光的相对强度。当Dy3+和Eu3+离子的浓度分别为2%和2%时,实现了白光发射,CIE坐标为(0.351,0.334)。此外,与商用的Y3Al5O12:Ce3+荧光粉相比,Dy3+/Eu3+共掺TBZ玻璃显示出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玻璃的发光浓度和能量传递来调节白光发射,从而实现大功率白光LED应用。3.通过高温熔融结合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以60TeO2-20BaF2--18B2O3-2Al2O3为基质的CsPbBr3微晶玻璃。采用XRD、TEM、XP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证实了CsPbBr3量子点均匀分布在玻璃基质中。在370 nm激发下,发射波长在519-522 nm范围轻微调谐,并且在365nm紫外灯下,表现出强烈的绿光发射。当380℃热处理3 h时,荧光发射峰位于520 nm(FWHM=31 nm),CsPbBr3微晶玻璃表现出较理想的发光性能。与液相法制备的纯CsPbBr3量子点相比,显示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Eu3+离子掺杂CsPbBr3微晶玻璃与紫外芯片组装获得白光,从而有望实现Cs PbBr3量子点在大功率固态光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