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室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及临床收集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等相关资料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大鼠基础研究实验45只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模型组、丹参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及丹参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建模成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21mg/(kg·d)丹参多酚酸盐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连续注射10d,q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分别腹腔注射0.5 h、1 h、3 h、8 h后心电图ST段改变;腹腔注射10d后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脏,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血浆,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aciated X protein,Bax)抗体、RhoA(Ras homologous A)蛋白水平第二部分临床相关病例收集试验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于医院心内科二区行急诊冠状动脉手术并行支架植入术后病例共200例,其中筛选出符合试验标准病例共3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30例为非丹参组。并选取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在使用同样冠脉病药物治疗外,目标药物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d一天一次疗程14天)治疗,非丹参组不给于丹参多酚酸盐。三组患者均治疗2周,并检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水平、血清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等指标,并记录下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第一部分基础实验部分腹腔注射0.5 h、1.0 h、3.0 h、8.0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II导心电图ST段电压逐渐降低,模型组高于丹参组,且2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10d后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和结构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丹参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模型组、丹参组血清IL-6[(372±36.2)、(183±40.0)ng/g]、cTnT[(273±18.6)、(160±23.2)ng/L].TNF-α[(4600±350.0)、(3800±234.0)ng/g]水平均高于对照[(80±18.3)(82±20.1)、(800±80.5)]ng/g],且模型组高于治疗组(P<0.05);模型组、丹参组腹主动脉血清中RhoA[(2.85±0.21)、(1.75±0.27)].Bcl-2[(1.98±0.28)、(5.50±0.48)]及Bax蛋白[(6.03±0.54)、(13.59±0.3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0±0.01)、(0.04±0.02)、(0.04±0.01)],且模型组腹主动脉血清RhoA、Bax蛋白水平高于丹参组,Bcl-2低于丹参组(P<0.05)。第二部分临床实验部分收集30名符合标准的治疗组患者术后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7天后血样,同时收集30名符合标准的PCI术后但非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及7天后的血样,并且收集符合标准的30名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丹参多酚酸盐治疗7天后血样作为对照组。血样分析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样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7天后血样本相比较,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水平、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等较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上述血清中指标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增多,并且与治疗组有明显的减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丹参组与治疗组相比较,上述血清指标中治疗组有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丹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上述血清指标中对照组明显较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