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边缘,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研究物种起源、发展、演变的极好场所,是研究古生物及古地理和大陆变迁等多学科难得的好素材,是研究亚洲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和全球变化的一个关键性地带。本文以鄂尔多斯市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年6月1日美国Landsat5陆地卫星30米分辨率TM的多波段遥感影像图、1:5万地形图、1:40万土壤图和1:50万地质图、行政区划图等图件和相关文字资料,利用3S技术,解译了主要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地面三维模拟,分析了珍稀植物四合木(Tetranea mongol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的分布与土壤、地形之间的关系,对该保护区功能区划不合理现象,提出调整建议,为解决自然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提出适当开发生态旅游的建议。本研究,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 8.6的支持下,对TM图像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自动解译出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训练样本来源于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的实地记录的植被类型。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4.0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3的支持下,进行了地面三维模拟,分析保护区内分布的主要珍稀植物物四合木(Tetranea mongol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与地形、土壤两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实地调查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定位,为进行遥感图像解译提供训练样本。利用TM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可以较准确地划分出珍稀植物四合木(Tetranea mongol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及其它主要植物群落分布范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绘制电子地图,方便于查询与显示,进行空间分析,划分保护区功能区。证明了3S技术比传统的研究手段省时、省力,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一种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