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而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趋同假说: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资本劳动比率之间负相关的关系即贫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要快于富裕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而专家学者们对于不同地区的经验检验也得出了即存在趋同也存在趋异的结论。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了σ趋同、β趋同、“俱乐部”趋同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运用罗伯特·J.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典趋同检验模型,选取1990-2009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了东北三省以及其36个城市是否存在趋同现象。最后,结合以上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趋同或趋异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为:第一,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σ趋同与趋异是交替出现的,在1993-1996年、1999-2004年间存在σ趋同,在1990-1993年、1996-1999年和2004-2009年存在σ趋异。第二,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并不存在长期绝对β趋同。在引入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口迁移率和地区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存在着条件β趋同,但是由于条件β趋同意味着各个经济体是向着各自的稳态收敛,而每个经济体的稳态位置又有所差异,所以从长期来看各经济体间的不平等现象会仍然存在,经济差异也不会很快消失。第三,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了东三省的省区内部及省际间差异,表明在1990-2009年间存在着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个趋同“俱乐部”。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在三省的各自省区内部存在着趋同趋势。其次,这三省省际间存在着经济增长趋异现象。第四,良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力的推动了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减小了省区内部的经济差异,但对降低省际间差异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人口迁移对于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及降低经济差异贡献率较低。